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院环艺系2020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开幕

发布时间:2020-05-13      阅读量:34025次     
  乔托·卡努社[意]说过,“电影是一种艺术,并且是第七艺术”,而设计的叙事性使其同电影一样都在讲述人物、事物、环境的故事。作为即将从环境艺术设计系毕业的14人,回望硕士阶段,我们对设计的探索,对生活的探索如同好莱坞的经典剧作结构
  第一幕
  set up主要人物出场,我们带着各自的理想踏入了厦工艺/第二幕
  confrontation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了各样的挑战与困难,考验着我们将如何应对/第三幕resolution但是因师长同辈的鼓励与陪伴,我们再一次坚定上路
  下面是这个故事高潮的部分,正如好莱坞编剧说在最精彩的部分,一定要\“Show me,don't tell me”
  我们邀请您来一同经历和欣赏这些故事:
  01
  闽北书院建筑文化与地域性研究
  ——以建阳考亭书院为例
  武嘉怡指导老师:柯培雄教授
  传承文化,传承情怀
  课题拟从闽北书院建筑地域性的视角出发,研究闽北地域文化在建筑中的表现形式,闽北书院建筑地域性特征。探究如何将其与现代环境下的书院发展相适应,应用于书院的建筑修复设计当中。调查研究书院现状与周边环境,与历史相比较。顺应发展、功能需求的变化,巧借地势环境,加以创新改造,从而促进书院文化的传承,重拾书院情怀。将古代传统室内的建设方式与室外自然环境元素相结合,将传统的山水环境引入室内的修建当中,以表现传统建筑的古风古韵以及墨客所向往追求的山水书香情怀。
  请左右滑动阅读
  Mental journey
  通过毕业设计的契机,在前期我走遍了闽北的大小书院。不论精心修复或是没落无人问津,所到之处一瓦一木皆是情怀。踏过泥泞的小路,踩上石阶,仿佛感受到从前求学的不易。当竹叶飘落,滑过肩头,听到流水淙淙,念着一张一页的残卷,看到远处山高雾远,看到了却又好似没看到文人墨客所追求的清雅之地,皆是想象。或许过去的书香情怀只能流传在回忆之中。所以此次课题的设计研究,希望能够理性研究,感性设计。不仅展示、传承文化,也要体会、传承情怀。通过这次设计研究,希望能有越来越的人看到书院地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使其能够源远流长的传承下去。
  02
  语堂一故居
  ——坂仔镇林语堂故居景观设计
  胡智慧指导老师:柯培雄教授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本课题设计的整体概念方案就是林语堂故居作为文化源泉,向周围流动最终对周围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形式上是河流的流动交融形态,在寓意上则是林语堂文化的发展源源不息直向前发展,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加入新的东西,这种包容并进的文化精神不断的影响着我们。不断发展与时俱进这也是林语堂文化一直充满生命力的原因。因此整体设计概念演绎是把林语堂故居看作是一个文化源,以林语堂故居为起点设计的“林语花溪”景观带是条流动的河流形态,最终流向“新城宫”湖和花海区。表示林语堂文化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熏陶。
  请左右滑动阅读
  Mental journey
  通过这次的毕业设计,在深入的调研和案例分析过程中使我对于名人故居景观保护和发展有了新的认识,故居保护不只是简单的保存不变,更好的保护方式是使故居本身所承载的精神内涵不断发展扩大,才是对名人故居更好的保护。抓住历史的发展机遇与故居文化之间的契合点,也就是在故居景观设计中要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为名人故居的发展注入新的内容与活力,不断丰富和创新名人故居景观环境的设计方法,创造出既有鲜明名人文化特征的景观环境,又能够符合当今社会大众对名人故居景观的需求爱好,这样才能使名人故居文化不断的延续下去,焕发新活力,使名人故居在不同的时代环境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03
  皖西地域建筑与景观设计研究
  ——以西圩村李氏庄园为例
  刘应超指导老师:柯培雄教授
  传承——地域文化新生
  在皖西地域文化氛围解析的基础上,分析皖西地区地域建筑与景观的地域性特征,运用地域建筑与景观的相关理论指导李氏庄园的设计实践,探索人、地域文化、传统建筑、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设计表现以地域建筑与景观作为载体,运用直接、物化、氛围营造等手法呈现、延续和传承地域文化。从自然因素、文化因素等多个方面探讨皖西地域特色的表达。在自然因素方面,从水圩民居的选址特点出发,归纳总结李氏庄园的选址、空间、构造等特点,以及水圩民居的形成和发展与皖西地区的气候特征、自然环境、以及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并在设计实践中找到相应的手法和呈现方式。在文化因素方面,梳理皖西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以及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李氏庄园的整体规划以及庄园内的建筑及景观设计以传承皖西的地域文化,彰显地域特色,传承人文内涵。
  请左右滑动阅读
  Mental journey
  一套完整的设计,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的精力,从起初的实地调研,测绘等一手相关资料的收集,到具体建筑细节的分析,再到初稿的绘制,经过多次方案的否定和修改,整个设计的过程是漫长且无味的,有时甚至想放弃,当某个问题解决或者是某个想法有了合适的表达时,又觉得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当一个或者几个想法得到老师认可时,又觉得颇有成就感而重拾信心。设计实践中的问题很多很多,每一个都需要认真对待,不能想的过多或太少,又不能单调或繁琐,怎么把握这个度,应该是所有设计师都需要思考的。
  04
  视觉图式下的乡村街道景观研究
  ——以东山县铜陵镇顶街为例
  刘可荟指导老师:张明教授
  视觉图式与乡村街道
  首先,本课题主要围绕“乡村街道”这一载体进行,以系统性地整合其视觉图式信息为目的,结合符号学、形态学和乡村街道调研等主要理论和方法,探索这些信息的来源及表现形态,用以提炼视觉图式信息,以点带面地探讨乡村街道的景观图式认知方法和运用。其次,本课题以东山铜陵镇顶街为案例,基于详细的调研和分析的情况下,提炼了其视觉图式信息,进行了一系列的景观设计,论证了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最后,本课题希望通过对顶街景观的视觉图式信息研究,一方面,能够增强和促进顶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使铜陵镇更具发展的活力;另一方面,能够为不同乡村街道景观的信息留存与设计应用提供可参考的模式,留住美丽“乡愁”,构建美丽乡村街巷。
  请左右滑动阅读
  Mental journey
  两年半的研究生学习生涯转瞬即逝,从起点走到终点,又从终点回到起点,回顾两年半的学习之路,有收获,也有遗憾,感谢在厦工艺学到的一切,感谢导师的谆谆教导,感谢同学的帮助鼓励,总之,发展的道路总是曲折的,前途总是光明的。
  05
  空间的回想·回响的空间
  ——福成公馆场所精神营造
  郭梦婕指导老师:张明教授
  空间的回想回响的空间
  威廉·奥格本的“文化滞差”中提到,同一社会不同变化速度的不平衡会产生文化的断层、情感的遗失、历史的缺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背后的根源是“身份认知缺失“,身份认知主要根植于文化归属与文化认同。历史建筑的激活再生能够帮助改善生态、历史文化和缓解社会情感危机以及缓解经济危机。使我们改善人、建筑、环境之间的矛盾,历史与现实,继承和创新的矛盾。福成公馆的激活再生灵感来源于日本建筑师Atelier Bow-Wow的《空间的回响,回响的空间——日常生活中的建筑思考》,将第一个“响”改为“想”,寓意人们对历史建筑的回想,对历史文化的回想,对文化认知和身份认知的回想,而第二个“回响”希望借由福成公馆的激活再生让其场所精神如同讲述历史的声音不断“回响”,在空间与人的互动中实现“回响”,对现在,未来分享历史、和平与文化的价值,与当地居民一起成长。
  请左右滑动阅读
  Mental journey
  过去的三年是一场对自我认知和设计世界的初探,非常享受通过设计的语言和实际的话语去建造,去激励和带来改变的过程,这个阶段的状态很像是一块海绵,快速得吸收很多新奇的东西,训练自己成为Problem-solver,Helper,Builder;服务过建行,中信,中烟等国企,也粉刷过街头的宣传墙;所有的探索成为了持续热爱自己专业的催化剂;DAE的Jan Boelen教授说过:“Only when you know who you are,as a designer,you will know what you can give to this society”我们首先应该是作为一个对生命充满热爱和好奇心的完整的人,其次才是我们从事设计能够传递和创造的价值。我们的skills决定我们走得快不快,而我们的mindset会决定我们走得远不远。毕业步入社会就意味着要将海绵吸收的养分释放出去,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要有更灵敏的触角,与世界链接,与其他生命联结。
  06
  地域文化视角下展示空间的氛围营造
  ——以东山书画院为例
  何海峰指导老师:张明教授
  “陵”度·东山
  本课题名为《地域文化视角下展示空间的氛围营造—以东山书画院为例》,探讨人、展示道具与地域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形、色、质、声、味、光与数字化等营造方式,展现东山地区的独特氛围。将地域文化提炼,将其转译到展示空间之中,进而营造出带有当地特色的艺术氛围。本次研究的落脚点为地域文化背景下空间氛围的营造,重点在“境”不仅仅在“形”。通过氛围的营造,使人在空间内感受东山的“温度”,体验东山的“气候”,达到提升观赏人体验感的效果。
  请左右滑动阅读
  Mental journey
  三年的研究生时光,渐渐落下帷幕。在此,我想对导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通过毕业设计的创作,不仅融汇了在校期间的专业知识,还获得了深入了解东山地域文化的机会。将课题与实践相结合的创作过程,令我认识到设计与生活相结合的重要性。设计联系生活,文化推动设计。在未来的设计道路上,我会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累计,将研究生生涯的学习习惯带入工作之中,用设计创造梦想。
  07
  以点线面为线索导向的叙事性景观设计
  ——以东山铜陵镇顶街为例
  李梦岚指导老师:张明教授
  点线面叙事景观
  整个叙事性景观设计按照点-线-面的线索展开点-节点空间+景观小品节点空间故事线:文起-文盛-展望文起顶街街道文化特色以及起源、文盛文人衣锦还乡的故事、展望街道繁荣昌盛﹑人们安居乐业的故事。线-沿街界面的路径线路+人车分流沿街界面局部修复及景观改善,使游客的观赏路径更加具有记忆点,加上人车分流,顶街实行人行走道,所有车辆停在顶街入口,这样使狭长的街道不会过于拥挤。面-整个街区选取整条街区上的重要节点空间,通过沿街界面的路径线路串联起来,最后生成整条街区这一个大面,形成一个具有叙事性记忆点的顶街街道。
  请左右滑动阅读
  Mental journey
  东山铜陵镇这个项目的由来说起来也是机缘巧合,在研二时导师张明教授突然给我们发了一个通知,说东山那边找老师改善一下当地的文化景观项目,导师就让我们上手让我们锻炼锻炼正好可以作为我们未来的毕设项目,每个人可以在其中选择自己的切入点。由于我是五人中纯切入景观这个点的,所以“叙事性景观”就落入我手,每天查阅文献盯着这五个字,思考到底什么是叙事性景观,到底怎样去完成叙事性景观。突然“点线面”这个概念蹦入脑海,让我一眼确认就是它,就是这个概念,每个设计其实都是由点线面完成的,用最简单的思路去做不一样的叙事性景观。在和导师的交流沟通后肯定了我的思路,在最后几个月才开始火力全开不停地赶工完善想法和思路。毕设的完成就是不停地出稿然后被否定,再继续再修改,来来回回大家疯狂的跑图书馆熬夜,最后血泪完成的答卷。
  08
  历史街区保护语境下的文化复合空间设计
  ——以顶街“东山县图书馆”改造为例
  钟梦婷指导老师:张明教授
  新旧无间
  顶街——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铜陵镇,是一条有着六百余年历史的古街,项目在历史街区顶街的入口处,由新旧两幢建筑相互连接构成。设计定位是以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在不破坏历史街区原建筑的基础上,通过室内空间设计来打造一个提供阅读、休闲、观展以及参与知识讲座的复合性文化功能空间。同时将游客作为次要服务对象,因该项目所在街区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在旅游旺季可以选择性的举办小型展览和东山歌册演艺活动,充分利用空间,宣传历史街区文化内涵。
  请左右滑动阅读
  Mental journey
  方案的完成过程远比作品本身厚重,讨论与修改,导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都藏在了作品的背后。这份课题研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未来的学习中尽力完善。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相关理论指导下总结出的设计策略,能够丰富历史街区保护、旧城改造、老旧建筑室内适应性改造等相关项目的设计思路,为其他城市、地区在进行室内空间改造和历史街区保护项目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09
  自明·涵构·语境
  ——鞍山兰开美术高中建筑概念设计
  杨亚平指导老师:任鸿飞教授
  自明·涵构·语境
  鞍山兰开美术高中新校区隶属鞍山市立山区,其规划红线范围面积为30000㎡,内容主要包含功能分区、建筑系统、交通系统、绿化及景观系统、竖向设计、主要建筑单体方案等。校园代表着对城市的记忆、承载,校园与城市之间是互为吻合,相辅相成的关系。设计思路主要依据:项目背景——现状调研与分析——案例借鉴研究——建筑与景观概念设计。着力探寻校园空间形态的发展与建筑、景观的自明性以及建筑与周边建筑环境、建筑与景观、建筑与城市整体之间的涵构关系、自明性,为未来校园建设提供空间弹性,更有利于校园的永续性发展。
  请左右滑动阅读
  Mental journey
  毕业设计是我们作为学生在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是一种综合的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总会碰到难题,遇到自己很难解决的问题的情况时,在查阅了一些资料和经过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这些问题才得以解决,从而顺利的完成这份毕业设计。也因此了解到自己在哪些方面的知识与实践操作是欠缺的。这也是自己走上社会的完美结尾,激励自己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仅能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丰富和发展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使之转化成更高层次的经验、技能和技巧。
  10
  远山之巢
  ——福安畲族井口村山地运动爱好者接待中心设计
  虞艺群指导老师:任鸿飞教授
  远山之巢
  本案设计所研究课题为“当代农林体验田园畲家风情文旅山居——福安坂中乡井口畲族特色村寨概念规划设计”总体方案中的一个单体设计。该项目基地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坂中畲族乡,项目选址为畲族井口村的一个废弃小学,将其改造成一个山地运动爱好者接待中心,作为接待山地自行车爱好者、山地自驾游游客、以及艺术家写生团队和体验乡村生活的游客等,以此来作为该项目经济性配套支撑性子项目。在接待中心单体设计上,尽可能的利用现有的建筑资源,促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对原本的井口小学进行保留、利用与改造。融入人文景观,打造集旅游服务、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功能性接待中心。
  请左右滑动阅读
  Mental journey
  总体来说,为完成此项目,投入了不少的时间与精力。山地运动爱好者接待中心设计思考的核心是既能满足游客的使用要求,又能整合畲族井口村的资源,起到带动和支撑村域旅游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也起到保护和传承畲族井口村的特色历史文化作用。笔者在本案中对接待中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对目前美丽乡村建设中“接待性”建筑与空间性质有了一定认知。
  11
  乡土·今昔·畲居
  ——基于乡土材料的福安井口畲族民居改造设计
  张秋蓉指导老师:任鸿飞教授
  乡土·今昔·畲居
  本案作为“《当代农林体验田园、畲家风情文旅山居》——福安井口畲族特色乡村概念规划设计”中的一个子课题,论述了以井口村兰宅为重点的传统风貌民居保护与修复、破损老宅的更新与改造、新建“非协调性建筑”的立面改造以及对新民居的外观设计提出建议。论文的研究核心包括:对井口村畲族民居形制研究、对建筑构造的当代适应研究、对当地乡土材料的使用研究、上述研究成果如何在民居更新改造设计中运用。井口畲族村落传统民居建筑群与山乡特色基础完好,村巷特色浓郁,选择合理措施对其进行有效保护、提升修缮性开发,将具有较好的民族地域文化价值。
  请左右滑动阅读
  Mental journey
  做毕设是一段痛苦而难忘的经历,因为会承受巨大的压力,神经会变得异常敏感,会对周围环境要求极其安静,不论是机械的噪音,还是同样遭遇人的抱怨,都会对心情造成影响。而且有段时间会紧张到晚上失眠,白天早醒,很困但睡不着还会心悸的状态,尤其在构思论文框架的过程中,整夜辗转难眠,经数日思考之后在夜深人静时分灵感迸发,因此不得不赶紧起来提笔记录,否则第二天会记不起来。当然,面对各种困难,可以求助老师,老师为论文方向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建议,需要阐明母课题(实践项目)的本质,明确论文与实践项目之间的之母关系,建立在此基础上,再对论文进行深入,这样才有立论依据。同时同学间也会相互学习,解决问题。
  12
  福安坂中乡井口村畲家风貌美丽乡村概念设计
  赵兵辉指导老师:任鸿飞教授
  畲家水墨山居
  福安井口畲族村少数民族村落是一个典型的特色文化村落,所留人口稀少,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逐渐被忽视。本案所要做的就是将人居环境科学的理念融入本村,结合当地的文化、地缘优势、特色风貌,打造水墨山居的意境、畲族文化的品牌,并发掘特色产业实现品牌输出,同时在区域发展功能定位上,形成与周边村落的良性互补,实现区域共同发展。
  请左右滑动阅读
  Mental journey
  毕业设计作为真题项目,从组队到调研、设计、汇报等持续了近13个月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导师的指导、时间的把控、主题的明确的设计的高标准要求使我们更好的进行了每个阶段的任务安排。开始怀念和团队成员一起在工作室加班熬夜的日子,但是希望头发能少掉一点吧。研究生生涯即将结束,面对未来,内心充满期许、兴奋和对校园的留恋。但是无论在哪,都会怀念这里,并带着感恩的心继续在设计的道路上前行。
  13
  “城市针灸”理论指导下的老旧社区空间改造设计研究
  ——以厦门湖滨二里社区为例
  朱静静指导老师:吴抒玲副教授
  城市针灸
  “城市针灸”的理论精髓类似于中国传统中医中的针灸原理,通过找出某些特定区域即“穴位”,以“点式切入”的方式来进行小规模的改造。项目是对厦门市湖滨二里社区进行改造,通过社区空间的某些节点进行“针灸”,触发其空间环境的改变,来激活社区空间,为社区带来活力。
  请左右滑动阅读
  Mental journey
  奋学其中,“文案”兼表。整个项目从开始到结束,其间付出了很多心血,论文和方案的多次讨论,反复修改成就了如今的设计。在设计中,新的突破是运用“针灸”原理对二里社区空间进行改造,希望以此体现学科共有的价值取向,使得“新”“旧”传统与创新走向融合。这不仅是一次新的创造空间,也是一次新的方式探索。
  14
  回忆乡拾
  ——集体记忆视角下的乡村公共空间设计
  徐卉指导老师:王娟副教授
  旧忆乡拾
  方案以乡村集体记忆为线索,以“乡拾”为主体概念,意为“重拾乡村中被遗忘的美好时光”。通过同音词的演绎,提出与相应节点主题相符的子概念,进而将众多节点串连成为一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性与个性并存的公共空间集合体。再现乡村美好记忆,构建具有乡村特色及其地域文化底蕴的公共空间,复兴衰败的乡村公共空间,助力乡村问题的解决。
  请左右滑动阅读
  Mental journey
  毕业设计作为我们学生时代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我们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和考验。回想毕业设计的过程,有过怀疑,有过烦躁不安的情绪,有过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否定,但最终还是在同学朋友,家人老师的陪伴下逐一克服了这些困难。如今再看自己已经完成的设计成果,依旧发现了新的不满之处,但这也恰恰说明了设计是一个不断优化没有尽头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了我在步入社会时认真工作,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一种动力。
  导师寄语Tutor's message
  【柯培雄教授】
  三年光阴,倏忽而过,面对离别有点茫然不知所措。希望多年以后回望,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祝各位毕业生前途远大,一切顺利!愿你们心中长存母校,这里永远是你们最温暖的家。
  【张明教授】
  亲爱的同学们,祝贺你们顺利完成学业,即将开启人生的新旅程。愿你们在未来的旅途中,用勤奋和智慧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开创美好的未来!无论将来走多远,母校永远是你的家,常回家看看!
  【任鸿飞教授】
  亲爱的同学们,校园生活即将告一段落,你们快乐、善良、勤奋、带给了校园永久的精彩,你们青春的精彩久久流芳!感谢你们!
  你们将踏上的路会宽阔向上!你们的未来一定鹏程万里!
  未来会有坎坷,要坚信自己是创造理想人居环境优秀担当者、要以社会添加福祉为己任,路自会宽阔,正如建筑师凯文•罗奇所言:“…营造出让人乐在其中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大家摆脱就像领薪水和应付生活的不好状态…”
  爱你们的朋友、老师
  【吴抒玲副教授】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王娟副教授】
  时光荏苒,青春恣意!愿你们在时代的浪潮里竖桅扬帆,劈波斩浪!用才智、胆略和毅力,开辟出一片属于你们自己的天地!
  我们衷心的感谢扮演着撒种、浇灌、守望角色的所有老师您们的教导与启发都在我们的旅程中留下了特别的印记感恩带给我们灵感和生活感悟的一切经历也感恩旅程中的同伴

  作为即将毕业的环艺研究生我们希望带着各位老师和学校的美好祝愿以独特的身份站立在各自的岗位上选择尘土的姿态,仰望星空我们相信再遥远的目标也经不起执着的坚持

作品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s://art.fzu.edu.cn/info/1069/21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