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征集信息 > 金点子 诗词 对联 小说 剧本 征文征集
《新建筑》学术论文公开征集|主题:城市公共空间具身感知
0
信息发布:征集码头网    点击次数:7110     更新时间:2024-01-25    截止日期:2024-06-30
  “城市公共空间具身感知”
  主题阐释
  感官是连接自身知觉与周围世界的媒介,城市空间蕴含着丰富的感官信息,并潜移默化地对使用者产生影响。环境心理学将空间感知过程分解为“感觉—知觉—认知—行为”4个阶段。感知存在于大脑,大脑存在于身体,身体存在于环境。“具身感知”强调身体在认知的实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具身在场”指的是身体、认知、在地环境三者真实关联,公众切身感受空间变量对感知的影响。消费时代对感官的延伸使“具身在场”逐渐转换为跨越时空的“远程在场”,消解了城市公共空间中感官的多维知觉体验。
  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城市建设已从增量模式转变为内涵式发展模式,营造一个有感情、有温度、有人文涵养的“高感知”城市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议题,并呈现出“神经转向”的趋势,强调情感、身体及“非理性”等主体特征。此外,随着研究技术及工具的发展,经验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传统方法之外还逐渐发展出大数据、多模态数据、人因实验等数智研究方法,追求更客观与定量的环境感知研究。因此,亟待对新技术支持、多学科融合、地域化背景、精细化导向下的“人-境”多维感知关系展开多向研究,进一步探讨数字经济与体验时代背景下建筑学从“离身”到“具身”的范式转换,重现城市设计“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转变。本栏目呼吁同仁将公共空间类型、地域空间、在场体验、技术进步及人文关怀相结合,探索具身感知研究在城市设计领域的理念、方向与细节。
  研究议题
  本专栏鼓励作者从理论的、实证的、技术的、历史的不同方向探索人感与城市公共空间关联研究。
  (包括但不限于)
  不同人群对不同特征公共空间的多维具身感知
  多维具身感知与公共空间交互影响机制
  具身感知导向的公共空间测度与评价
  从具身感知出发的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
  选题意义
  一是时代意义,“城市公共空间具身感知”话题符合数字技术化时代背景与情感内涵型城市更新的社会需求,以及未来城市空间发展的趋势;
  二是技术意义,有助于反思新兴技术与传统方法在当下“空间与感知”研究中的优劣与互补;
  三是理论意义,对新技术辅助下的相关内容讨论将人与环境的关系研究推向全新的维度,梳理与补充基于感知维度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与城市管理理论体系;
  四是实践意义,从人感视角研究公共空间进而为城市设计提供实操方法,以及相应规范与导则,并回馈到教学与研究。
  组稿人
  宫聪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学生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建筑学会乡土建筑分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感知。主持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在国内外建筑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
  胡长涓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以及历史街区视听感知等。现今主持与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参与规范与标准编写2项,在国内外建筑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
  提交内容及方式
  稿件类型包括综述、研究、实践、笔谈等,提交方式为先摘要后论文。
  (1)提交论文摘要
  内容:文题,摘要800~1000字(研究意义、目的、内容、结论),关键词3~8个,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
  截稿时间:2024年3月30日
  提交邮箱:newarch_tougao@126.com(邮件主题处注明:“城市公共空间具身感知”主题征稿)
  (2)提交正式论文
  内容:参考《新建筑》官网投稿指南提交论文。
  截稿时间:2024年6月30日
  投稿网站:www.newarch.cn(文章题目后备注:“城市公共空间具身感知”主题征稿)
  《新建筑》2024年学术论文征集
  主题:建造与遗产
  (点击图片可跳转)
  《新建筑》2024年学术论文征集

  主题:建筑教育中的本体——实验与实践

https://mp.weixin.qq.com/s/Ql_pc6QcvneA6dRGNM6SCg


威客码头 征集论坛
0
  • 论坛精华
  • 顶尖文案
  • 经典设计
  • 综合荟萃
  • 资讯聚焦


征集推荐 进入征集大全
截止提醒 进入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