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高校数字交互艺术大赛评审结果出炉

发布时间:2022-01-13      阅读量:24282次     

  中国高校
  数字交互艺术大赛
  “彩焕云南”探索计划
  由云南艺术学院主办,ACM SIGGRAPH国际图形图像学会上海,云南省美术家协会动漫与数字媒体艺术专委会协办的第二届“彩焕南云高校数字交互艺术大赛”圆满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作为学术指导单位。
  大赛以2021云南昆明COP15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为主题背景,以艺术创作探索全球生物问题,探索人类命运,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未来;依托一线科技品牌NVIDIA与七彩虹“科技新浪潮引领创造”理念来激发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各种可能性,以此探索新时代数字化艺术产品的创新与创造;此次赛事立足高校,服务师生,为怀有梦想,励志从事数字艺术的年轻人提供机遇,用比赛发现与推广数字交互艺术创新者;探索未来高校数字艺术教育的新思路新手段;打造中国数字交互艺术顶级赛事,同时构建中国数字交互艺术合作交流与推广平台。
  大赛组委会以及评审团队由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云南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高校以及各大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团队构成。
  大赛以生物多样性及科技新浪潮为主题,关注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接纳具有开创性和潜力的优秀作品。经过近4个月的征集和嘉宾评选,现在正式公布2021中国高校数字交互艺术大赛的各类获奖作品。
  中国高校
  数字交互艺术大赛
  —奖项公布—
  金奖4名
  银奖8名
  铜奖12名
  佳作奖20名
  创意奖30名
  入围奖50名
  2021中国高校数字交互艺术设计大赛——彩焕南云探索计划颁奖典礼于2022年1月6日晚圆满结束。以下是大赛4个组别的评委以及获奖者信。
  金奖作品
  作品名称:《联觉器》
  创作者:胡帅
  类别:实时交互影像艺术组
  学校:中央美术学院
  作品名称:《探求者-Seeker》
  创作者:章晟珑
  类别:虚拟现实艺术组
  学校:纽约视觉艺术学院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探求者,我们各自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经历挫折,收获喜悦。我们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就因为如此,我们的人生才变得有趣和独特。所以,不要轻言放弃,努力探求自己的人生,一定会到达那片最美丽的绿地。”
  疫情之后一直身处美国并制作了这个短片,制作时长六个月,经历了很多,成长了很多。因为学校没有开设UE4的课程,几乎全由自己慢慢摸索。希望大家喜欢!配乐由Zhun Zhang制作。
  作品名称:《秘境云南发现之旅》
  创作者:陈钧、赵力瑶、曹雯钧、刘晔华
  类别:数字美术与设计组
  学校:云南艺术学院
  《秘境云南·发现之旅》是一本以云南的濒危珍稀动物保护为题材的插图绘本图书。
  本书立足于云南的动植物宣传与保护,以艺术插图创作的表现形式来展现云南珍稀动植物的多样性,为更好地宣传云南,保护和介绍野生动物知识,丰富动植物宣传与保护的艺术表现形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书不同于以往以文字和照片形式来介绍和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的知识,而是以创意插图绘本的形式来展现云南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自然环境、生活方式、形态特征等视觉传达信息。
  作品链接:http://sevengames.cn/works-details?id=28415
  作品名称:《云南树蛙小战士》
  创作者:陈国威
  类别:生物多样性潮流玩具设计组
  学校:广州美术学院
  他是一只来自于云南的脊椎动物·缅甸树蛙,两栖纲,无尾目,树蛙科,张氏树蛙属。他呢!是一只安守本分、平平无奇的蛙!但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蛙们生存的环境日渐减少,偶尔还会遭遇残害;胆小的他,犹豫了几年了,今日他第一次的决定穿上作战的装备,前往与人类的战场中去......我利用了云南树蛙为原型,加入现代化的元素,原创设计塑造了云南树蛙的形象!
  作品链接https://www.sevengames.cn/works-details?id=22141
  银奖
  作品名称:《动态机械装置许毅博X白·科技X多巴胺》
  创作者:许毅博·工作室
  类别:实时交互影像艺术组
  学校:鲁迅美术学院、纽约艾尔弗雷德艺术与设计学院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作品的基础结构采用隶书中文字“一”来作为造型基础,通过“一”的阵列运动,体现变化的韵律,与造物的逻辑。
  作品名称:《氚流不息》国际象棋·新媒体线下交互装置展示视频
  创作者:王博珩、郭嘉、胡阳、傅天宇、陈帝傲、江玉欣
  类别:实时交互影像艺术组
  学校:广州美术学院实时交互影像艺术组
  引滴水聚为流,引江海绕山川则养人育国。“川”字本为生命源头之一,加上“气”字旁后,却变为了污染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氚是核废水的主要成分。如果向太平洋中倾倒核废水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基于这一出发点我们将国际象棋棋盘与核污染视觉化mapping进行了交互式结合,意图探讨污染与博弈战争之间甚至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在此弈局之下,人类仅有一次塑造这千疮百孔的世界的机会。博弈之后,真的会有赢家吗?而重开棋局的代价人类又能否承受呢?
  作品名称:《遗落》
  创作者:杨钰龙、陈翔、饶隽禅、陈浩俊、杨萌、肖雨晨
  类别:生物多样性潮流玩具设计组
  学校:云南艺术学院
  通过这种新颖的表现方法将较为传统的民族舞蹈形式和科技感结合起来,在视觉体验上形成较为强烈的冲击通过新旧两种文化符号的冲突,探索一种新的方式,展现自然与民族舞蹈不一样的美感,给人带来不一样的反思。
  作品链接:https://www.sevengames.cn/detail.html?id=23413
  作品名称:《流通者》
  创作者:章哲钧、蔡鸿鹏、俞成峰
  类别:虚拟现实艺术组
  学校:中国美术学院
  自Manuel Castells于1996年正式提出网络社会学,在互联网经济的推动下,区块链、数字货币概念逐渐完善,国家为了追求最安全便捷的交易方式,构建了世界的另一面,一个网络国度,而这个国度更像是将交易具现化的公共平台,对现实世界的影响日益明显。
  许多的人们涌入网络国度,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技术的成熟,这群人里,有的直接将意识剥离肉体,永久的呆在了网络国度,成为避免精神死亡获得永恒的方式,但更多的人选择在两者之间穿梭,网络世界的建设侧面上消耗了现实世界的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这里就像后期古罗马浴场一样,成为人们的生活侧重点,导致现实世界的发展逐步停滞不前,在2137年,政府、民众代表、资本力量进行了和谈,决定关闭公共出入口。自此两个世界相对独立,人类也分为线上人与线下人,彼此不能进入对方世界,并达成共识互相为对方提供基本服务互利互惠。
  不久之后,双方便意识到彼此之间需要流通的智慧体来解决一些突发的问题,例如设备损坏、犯罪行为、危机预警等等,这些问题双方都无法能够独立解决。于是一个全新的职业,或说是一个智慧体的出现,它介于线上人与线下人、机械与人类之间,有着机器般缜密的逻辑,也有着人类的感情,他可以随意穿梭在两个世界,他就是Circulator流通者。同年6月某日,接到安全系统警报,某区块受到线上人与线下人联合破坏,需要Ciculator前往现场,这也是它的第一次工作。
  作品前半部分视频部分使用AE和PR制作完成,意在阐述世界架构与背景,后半部分使用Unreal Engine制作VR部分,借助蓝图制作交互部分,表现对世界的视觉呈现以及叙事。
  作品名称:《鸻鳄纪元》
  创作者:吴润曦、刘靖萱、邓祎蕾
  类别:虚拟现实艺术组
  学校:中国美术学院
  《鸻鳄纪元》是基于未来环境生存叙事语境,设计出的一组附着于人体以”共生“的新物种生命体。
  作品挪用《山海经》中“人兽结合体”经典的基因重组逻辑,试图探索可能性的未来物种存在,并结合相应的世界观建构,创造出一部基于当下,存在于未来的“山海经”——《鸻鳄纪元》。
  其中以“不同时期核辐射污染下发生的社会事件”为原型,设计了一组能够适应不同地域极端环境、习性各异的机械生命体;在虚拟的叙事语境下,生命体寄生于人体之上以填补人类器官功能进化空白,给予人类极端环境下的生存保护;而人体作为寄生对象也为生命体提供了更为稳定的生存居所。通过生命体“附着——共生——逃离”的交互路径模拟叙事下“人与新物种生命体”的共生体验,引发对于“人与自然共生关系”的批判性思考。
  作品名称:《濒危动物保护:徘徊在灭绝边缘丨信息艺术图表设计》
  创作者:吴亚楠、郭文琛、罗晓嘉、王瀚瑶、冯泽
  类别:数字美术与设计组
  学校:中国传媒大学
  信息艺术设计作品《濒危动物保护:徘徊在灭绝边缘》,是由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吴亚楠、罗晓嘉、郭文琛共同创作完成。
  以当下濒危动物生存现状为主题,作品首先从我们熟悉的“国宝”熊猫新闻为切入点,吸引浏览者关注;进而采用将一系列静态信息图表和动态交互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展现12年来全球濒危动物变化情况,随后通过文字和交互词云图阐明濒危原因及保护措施,最后通过动物群像的动态图片引发浏览者对动物保护方面的思考。
  作品突破了传统新闻单一的报道形式,利用数字手段,将信息图表设计、可视化及交互技术(Java、D3、jQuery)、文字讲述等充分融合,增强了呈现效果;作品在故事叙事、信息交互和图片展示的多维呈现中,完成了信息的传达。
  作品链接:
  https://www.sevengames.cn/works-details?id=25027
  作品名称:《族》
  创作者:冯子墨
  类别:数字美术与设计组
  学校:云南艺术学院
  随着大量国外游戏的引入,传统的民族的富有中国风特色的游戏角色渐渐稀少,如今的游戏角色被外文化同化国际化,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深渊文化历史的大国,其中的大批民族文化被创作者忽视渐渐被大众淡忘。
  通过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相关研究,加入自己对民族的理解,来设计相关游戏角色,在利用个人的绘画技法,结合所收集到的历史服饰背景等,将民族文化表现在游戏角色上,通过设计好看的立绘角色来传播传统民族文化。通过分析各民族的生活区域和历史,来了解各民族服饰的产生原因,将其设计转换成角色的造型进行文化传播。
  作品链接:https://www.sevengames.cn/works-details?id=27192
  作品名称:《“白族NINAZ”系列盲盒设计》
  创作者:臧璐
  类别:生物多样性潮流玩具设计组
  学校:西安翻译学院
  在当今时代,盲盒作为火热的潮流文化产品,在很多省市已经有针对地域文化开发设计的盲盒产品。而大理作为云南的旅游圣地,其最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文化就是大理的白族。
  本设计聚焦大理白族,以各地区不同的白族女性形象为设计来源,结合了独具特色的白族文化风俗,设计出一套既符合传统白族文化与民俗,又带有观赏性,趣味性的白族盲盒产品。
  本设计为系列产品,整体名称为《白族NINAZ》系列盲盒。“NINAZ”取自白语中“女孩”发音的音译“ninazi”。既传递主题信息又带有当地文化特色。系列分为十一个盲盒人偶。分别名称为:劳作时光,绒球俏俏,少女心事,三月舞者,麦霸兔兔,干饭小妞,蓝色织娘,一禅咚咚,执子之手,仲夏午后,稻田阿妹。
  在名称中融入了设计主体,风俗习惯和现代潮流用语等。该系列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完成,前期运用平面绘图软件进行草图和设计图绘制。中期运用3D软件根据设计图进行建模。后期将模型渲染,并运用3D打印技术和PVC材质进行实物制作,最后进行外包装产品设计。
  作品链接:https://www.sevengames.cn/detail.html?id=25347
  铜奖
  作品名称:《四季·勒巴》
  创作者:郭开印、杨玉霞、周妤
  杨慧娜、韦梦姗
  类别:实时交互影像艺术组
  学校:云南艺术学院
  “四季·勒巴”是一个以纳西族非遗文化勒巴舞作为支撑,并在该民族舞蹈上做出创新推广的作品。
  围绕动态捕捉仪器和Notch软件的运用,结合云南传统民族舞蹈“勒巴舞”建设一个可实时互动的三维交互装置场景,通过虚拟与现实的同步结合,加大人与艺术、民族文化的互动性,让珍贵的民族文化拥有新的的传播方式并得到更多人的欣赏,让非遗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作品不仅在二维的视觉效果上得到新的突破,在三维上也实现了实时互动的新技术突破。
  我们想通过勒巴舞的展示让浓厚的民族舞蹈文化得到一个更广泛并且大众都较为感兴趣的一个表现方式,同时也让人认可三维技术的表现形式,使技术得到一个更广泛的推广,了解其价值附载的技术知识储备,提升软件的知名度,使视频价值得到提升。
  在勒巴舞这个项目的技术逐步成熟后,我们打算将这个技术与其他民族舞蹈结合,面向更多的少数民族舞蹈而不是局限于纳西族的勒巴舞,给其他的民族舞蹈也做出创新,让民族文化更好的传承下来,更好的向大众传播民族文化。
  作品名称:《风之归宿》
  创作者:申佳君、包忆杭
  类别:实时交互影像艺术组
  学校:浙江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定位
  《风之归宿》是一个将实时和历史气候数据转化生成为声音与光的交互景观。
  设计创新点
  数据来自当地气候演变的轨迹,这些数据经过一种富有生机的算法被转换为多种音色的序列,制造一个听觉的气候交响系统,以实现场地中与气候相关的听觉体验。音高受气温指数影响,音量受到实时气温指数与历史气温指数的差异影响。马林巴的音高不是每个指数驱动一次,而是不断在前后两个指数之前游走,打破数据的表象连接,增强其诗意化。除此之外,《风之归宿》拥有众多的“风管”,每次起风时,它都会产生永不重复的声音与光的组合。
  痛点分析
  气候传递出人类活动、生物过程和自然现象的日常循环,但在传统的公共景观设计中,当地的气候条件与场地的相互作用难以传达。《风之归宿》将某一场地的气候特质转化为声音植入场地,让气候信息转化为听觉经验与场地呼应,使人们通过声音感受和反省气候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同时,交互景观随着季节变迁和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是对诸多永久性视觉传统景观的扬弃。
  潜力与拓展性
  《风之归宿》给出了一种将大自然和人类活动相关数据融入到景观设计中的范例,可以为营造城市、乡村和混合型景观提供新的类型学参考,它在自然、功能,偶尔也包括艺术等领域之间产生了协同效应
  作品名称:《景观闹剧》
  创作者:陈嘉梓、林煜肯、王嘉平、周逸涵
  类别:实时交互影像艺术组
  学校:中国美术学院
  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的庞大聚积,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都转化为一个表象。这是居伊德波在1967年提出的景观社会的哲学体系,而在现代图像信息爆炸的今天,景观像是预见性般的彻底成为了现实常态。我们试图使用荒诞、诙谐的异轨化景观漂移重构,将日常化被景观奴役的时刻超现实重现,以此作为进入21世纪情景主义国际的门票。
  我们生于景观,忠于景观,并且还是景观的积极拥护者,而且我们绝对无法只身阻挡社会异化的洪流,逃脱景观铺天盖地的控制。但是我们使用3d影像作为媒介,通过制造景观的方式,搭建一个个景观式的小舞台,组成社会化的景观大狂欢。将日常生活进行超现实转译,建构出以景观反景观的“矛盾”新情境,借此作为人们夺回独立思考、本真欲望控制权的助力。
  作品名称:《野餐日》
  创作者:扈奕飞、方含冰、李菁菁、郁佳欣、卓英杰、朗佳宏
  类别:虚拟现实艺术组
  学校:中国美术学院
  “数据可以吃吗?”我们以野餐这一在疫情后大热的社交方式为载体,将自然环境与数字空间,食物与数据结合,通过野餐以及真人与其数字分身共同分享的食物打破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的屏障。
  “屏幕是否可以被打破?”
  “真实人类脑神经元的开闭与二进制的数据在本质上是否有沟通的可能?”
  “数字人类如何理解世界,理解人类,理解自己?”
  在野餐日的线下展演中,透过“被打破”的屏幕,真实人类和数字人类可以互相观测,并尝试互相理解另一个世界。
  作品现参展于第三届亚洲数字艺术展,北京时代美术馆,2021
  作品名称:《归林》
  创作者:林俏跃、林煜肯、陈艺萩
  类别:虚拟现实艺术组
  学校:中国美术学院
  当你身处沙漠中央,一望无际的沙漠并没有任何色彩,只有一片昏黄的沙土,在这浩瀚的大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是多么渺小,而地球之肺逐利大火,狂蟒之灾毁林之潮,人们一直在加剧自然环境的恶化,我们想通过绿洲到沙漠的视觉呈现来表达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
  我们的装置由影像与红外与声音传感器构成,前面的方形盒子里的气球俩端都接了气泵,一个抽气一个放气,影像画面由投影机投影到画框中,影像的画面内容是绿地到工厂建立再到荒漠的过程,当观众进入红外线传感器所探测的位置,观众与画面的距离越近时影像的画面逐渐拉近画面的环境会逐渐恶化,反之当观众远离画面时呈现的画面内容会停止继续恶化往回播放,当方形盒子中的气球抽气放气时,绿洲的画面上会出现飘浮的蒲公英,荒漠的画面上会出现飘扬的沙粒。
  作品名称:《Pandora Cub》
  创作者:许毅博·工作室
  类别:虚拟现实艺术组
  学校:鲁迅美术学院、纽约艾尔弗雷德艺术与设计学院
  项目指导:许毅博
  创作团队:白·科技
  团队成员:肖旬、郭长明、肖茜芸、沙良晟
  创作年代:2021
  项目场地:深圳
  联合品牌:白·科技X多巴胺White·Tech X Dopamine
  作品名称:《绿野》
  创作者:黄泽宇
  类别:数字美术与设计组
  作品链接:https://www.sevengames.cn/works-details?id=21875
  作品名称:《伪岩彩生物多样性民族少女》
  创作者:张文鑫
  类别:数字美术与设计组
  学校: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本作品围绕生物多样性为线索,结合中国少数名族(苗族)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所信奉的动物等元素进行组合,利用板绘形式仿照岩彩的技法进行创作,表达对华夏儿女、人与自然、生物多样性协调统一、百花齐放的美好愿望。
  作品链接:https://sevengames.cn/works-details?id=24992
  作品名称:《彩云瑞兽》
  创作者:严佳荟
  类别:数字美术与设计组
  学校:玉溪师范学院
  本组作品以云南濒危的五个珍稀野生动物、地域特点与民族文化结合进行创意设计。其中,华南虎结合大理白族文化(白族崇拜老虎)、水鹿结合贡山独龙族文化(独龙族崇拜万物有灵,贡山发现水鹿)、黑熊结合盈江傈僳族文化(傈僳族传说黑熊是其祖先之一)、滇金丝猴结合丽江纳西族文化(猴是纳西族先民的图腾崇拜对象之一)、黑颈鹤结合昭通大山包苗族文化(苗族鸟图腾崇拜),作品采用拟人的手法来塑造五个动物形象,独具地域特点的当地民族服饰作为视觉引导。
  作品链接:https://www.sevengames.cn/works-details?id=25504
  作品名称:《平行宇宙考古潮流玩具》
  创作者:赵天宇
  类别:生物多样性潮流玩具设计组
  学校: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话题是关于人类的口腹之欲。科学技术帮助人类实现了无穷无尽的欲望。我做了一套关于平行世界考古潮流玩具。在这个项目中,我也讨论了欲望对未来社会的影响,以及技术发展和欲望之间的关系。虽然历史不能被假设,但在了解了如此多的历史事件后,我得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如果平行宇宙确实存在,量子物理学得到证实,那么将会有无数的平行世界由人类的偶然决定创造出来。有没有一个世界被人的欲望毁灭?
  作品链接:https://www.sevengames.cn/detail.html?id=20539
  作品名称:《牙齿》
  创作者:黎敏怡
  类别:生物多样性潮流玩具设计组
  学校:华侨大学
  本意是想从生活中出发,想到了牙齿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的。它除了在咀嚼食物时候带给我们满足同时也会在某些时候给我们带来痛苦的情绪,所以我做了一个关于智齿的小玩偶,毕竟前段时间智齿问题一直困扰我。
  给玩偶的脸部扎了一幅愁眉苦脸的表情,外加上淌下来的血,想表达出它是在受伤,痛苦的感觉。智齿问题确实是让人很惆怅的,在初期用板绘画出大致草稿后,材料上纠结一番后选择用毛毡这一材料,它的柔软和温度能让人带来温暖的感觉,希望它虽然很让人困扰但也觉得它也挺可爱的。
  作品链接:https://www.sevengames.cn/detail.html?id=18971
  作品名称:《Island of Fantasy animal》
  创作者:黄贻雯
  类别:生物多样性潮流玩具设计组
  学校:云南艺术学院
  作品设计了四只四足兽furry,运用furry这种特定风格,将兽类加以人格或其他人类特质的拟人化动物之虚构角色的一群人(拟人化的特质包括表现出人类智能、脸部表情、语言能力、双足步行、穿着服装等行为),拉近动物与人之间的情感,表达万物有灵的中心思想。
  作品链接:https://www.sevengames.cn/detail.html?id=25032
  中国高校
  数字交互艺术大赛
  —完整获奖名单—
  实时交互影像艺术组
  数字美术与设计组
  生物多样性潮流玩具设计组
  虚拟现实艺术组
  再次祝贺本次大赛的获奖选手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参赛者加入到大赛中来,祝大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来源:中国电影美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