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彰显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学校特色,宣传生态学校品牌形象,激发全体生态学校师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面向15所生态学校公开征集生态学校标识(LOGO)。本次活动得到各生态学校师生的热情响应和积极参与,截至6月30日,共征集到作品42件,现将优秀作品展示,以飨观友。
logo.6
作者:七一路小学郑文婷
设计理念:
标识整体以绿色为主,突出生态和谐主题,造型简洁、灵动,动植物交相辉映,记忆点强。
雪豹作为青藏高原的“旗舰物种”,祁连山是雪豹重要的栖息地,把雪豹剪影设计在图标中,体现出祁连山国家公园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标识采用叶子变形创意,叶子根茎托起雪豹和里面的人物,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设计主题,其中中间的树叶也可以看做水滴,代表老师和学生的小人在水滴中畅游,体现出西宁市七一路小学作为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学校带领教师和学生参与生态建设欣欣向荣的积极面貌。
logo.7
作者:七一路小学三年级(二)班姓名:李鑫荣指导老师:梁婷婷
设计理念:
设计以祁连山国家公园内的雪山为背景,简单曲折的线条勾勒出巍峨蜿蜒的祁连山脉,山顶常年不化的积雪更加点缀了祁连山的风景秀美,也增加了巍巍祁连的神秘色彩。用绿色表现了环保的同时也象征小学生(手臂和头组成的身体的部分)欢乐的遨游(游泳的动作)在知识(书本的图案)的海洋,双手托起代表了人民教师及家长共同的责任与期望,雪山融水聚集成河流(手臂也像一条河流)灌溉滋润了雪山下的大地和人民,也汇入了知识的海洋。
logo里面体现了生态环保的祁连山国家公园,也体现了小学生的运动欢乐,朝气蓬勃的特征,探索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及人们对儿童对学生对未来的期望。
logo.8
作者:七一路小学四年级(四)班姓名:杜欣悦指导老师:梁星
设计理念:
红领巾用双手托起祁连山国家公园,寓意青少年共同守卫着美丽的祁连山国家公园。图形中的圆形是日和月的合体,金色的月亮,火红的太阳,代表着文成公主进藏时曾留下足迹的日月山,圆形象征着各民族大团结的美好。晴空万里,天高云淡,祁连山顶的皑皑白雪,给祁连山国家公园的夏日带来了些许的凉意,给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人们带来了夏日的美好。在祁连山的群山环抱中,美丽的青海湖碧波荡漾,海天相接,她就是祁连山下美丽的女神,充满着神秘的韵味。来自世界各地的自行车手在环青海湖赛道上奋勇奔驰,挥洒着青春和汗水,朝着他们的目标前进。红领巾随风飘扬,用他们的爱心和行动,共同守护着美丽的祁连山国家公园。整个Logo就是号召青海省全体青少年团结起来,携手同行,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祁连山国家公园。
logo.9
作者:西宁市第七中学刘延寿(在校职工)
设计理念:
本次设计的祁连山国家生态学校标识LOGO,正是以西宁市第七中学校徽标识为基础,将建设祁连山国家公园的美好愿景融入其中,蓝白主色调寓意万物和谐共生,一起徜徉于青藏高原和祁连山国家公园的广阔天地,飞翔的海鸥象征着保护三江源地和中华水塔的远大追求,启航破浪的巨船表达着西宁七中对建设祁连山国家公园事业的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参与的决心。
logo.10
作者:西宁市第七中学任静(在校职工)
设计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这让我联想到中国的“和文化”。祁连山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横跨甘肃和青海两省。因此,我的图标以半圆表“青海”,方框表“甘肃”的组成为整体,代表省市之间的和而不同,和谐共生。
中间的图标,我的灵感来自于诸多典籍中对“祁”字的解读。“祁”,有寒冷,盛大,众多之意。篆文中将“祁”拆解为"示"——祭祀祷告,"斤"——战斧,代战争,明确为战争祷告的含义。《礼记》中说“资冬祁寒”。《说文》中有“祈,求福也”。《诗.小雅》中谈到“发彼有的,以祈尔爵”。而祁连山国家公园正是集合冰川资源,生物资源,动物资源,森林资源于一体,因此我采用了“祁”的纂体写法。将右半部分变形为由各种各样的石头组成的“示”,意味祁连山国家公园学校的坚固与持久。右边融合了“祥云”和“流水”的形态,构成整个字体的设计,意在表明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学校的生态保护与吉祥的寓意。
作品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h9KMklXJ007tlck4icrH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