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号)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于2023年8月11日进行第六轮投票,产生了5部获奖作品。投票过程在纪律监察组监督下进行,由北京市方圆公证处公证。
现将获奖作品名单及评奖委员会、纪律监察组、评奖办公室名单予以公布。
特此公告。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
2023年8月11日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以得票多少为序)
《雪山大地》杨志军
《宝水》乔叶
《本巴》刘亮程
《千里江山图》孙甘露
《回响》东西
8月11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评委会在国家公证机构的公证下进行最后一轮投票,庄重、严肃的计票过程结束之后,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主任张宏森宣读投票结果。经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审核批准,杨志军《雪山大地》、乔叶《宝水》、刘亮程《本巴》、孙甘露《千里江山图》、东西《回响》5部长篇小说获此殊荣。
这一届5部茅奖作品你读过几本?
对于那些不熟悉的作家
不妨跟着我们简单了解一下
《回响》
东 西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回响》在保持以往写作风格之外,增加了东西对人物和现实的深层理解。
故事以一起年轻女性被杀案为开头,多个犯罪嫌疑人次第浮现。而负责这起案件的女警冉咚咚,在调查中突然发现丈夫私自开房。东西按 " 案件线 " 与 " 感情线 " 推进小说,在奇数章写冉咚咚的推理和侦破,在偶数章写冉咚咚与文学教授慕达夫的婚姻危机,最后一章两线合并。当一条线的情节跌宕起伏,另一条线的情节近乎静止,但两条线上的人物都内心翻滚,相互缠绕形成 " 回响 "。在创作《回响》之前,东西从未写过推理与心理方面的小说,他花了大量时间恶补这方面的知识,以求行文中的每一字句都合乎人物心理与生活现实。
东西 当代著名作家,著有长篇小说《耳光响亮》《后悔录》《篡改的命》《东西作品集》(8卷)等。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根据该小说改编的电影《天上的恋人》获第十五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多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部分作品被翻译为英文、法文、瑞典文、俄文、韩文、越南文、德文、捷克文、丹麦文等出版。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作家协会主席、广西民族大学创作中心主任。
《本巴》
刘亮程 著
译林出版社
《本巴》是刘亮程继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后发表的最新长篇小说。
" 江格尔的本巴地方,是幸福的人间天堂。那里人都二十五岁,没有衰老没有死亡。" 这是蒙古英雄史诗《江格尔》中的句子。
作者以《江格尔》为背景展开,塑造出一个没有衰老、没有死亡,人人活在二十五岁的本巴国度,在史诗驻足的地方,追溯逝去的人类童年,探寻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与诗性智慧,向世界讲述古老而新奇的中国故事。小说的主人公是三个孩子,写了三场游戏,两个国家,写了人们在无穷无尽的睡着和醒来里,开始的无边无际的梦和冥想 ……
刘亮程,当代著名作家。著有诗集《晒晒黄家梁的太阳》、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新疆》、《一片叶子下生活》,小说《虚土》、《凿空》《捎话》等,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多篇文章收入全国中学、大学语文课文,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宝水》
乔 叶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宝水》,作者乔叶。讲述了太行山深处的宝水村由传统型乡村转变为以文旅为特色的新型乡村,重焕生机的故事。人到中年的地青萍被严重的失眠症所困,提前退休后从象城来到宝水村帮朋友经营民宿。她怀着复杂的情感深度参与村庄的具体事务,以鲜明的主观在场性见证着新时代背景下乡村丰富而深刻的嬗变,自身的沉疴也被逐渐治愈,终于在宝水村落地生根 ……
乔叶,女,1972年生。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著有《最慢的是活着》《认罪书》《走神》等多部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人民文学》奖、《北京文学》奖、《小说选刊》年度大奖等多个奖项。
《千里江山图》
孙甘露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千里江山图》叙写了上世纪 30 年代中共地下党在上海的一次秘密行动,打捞出隐秘而伟大的历史事件,作者捏土为骨,化泥为肉,将散落于历史尘埃中的理想主义者,重新聚起他们的精神和血肉。以陈千里等为代表的一批党的地下工作者,面对白色恐怖和生死考验,以忠诚与信仰、勇毅与牺牲,在危机四伏的隐蔽战线上与敌人展开生死较量,成就了惊心动魄、震撼人心的红色传奇。
孙甘露,民进会员,著名作家,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浦东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萌芽》杂志社社长、《思南文学选刊》杂志社社长、主编。代表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呼吸》,中短篇小说集《访问梦境》《忆秦娥》(中国当代中篇小说经典文库),随笔集《我又听到了郊区的声音》、《时光硬币的两面》,纪录片《一个人和一座城市——上海:此地是他乡》等。作品有英、法、日、俄、意等国译本,单篇作品被收入海内外多种文学选集。
《雪山大地》
杨志军 著
作家出版社
《雪山大地》全景式地展现了藏族牧民传统社会形态和生活样貌的变迁。小说以父亲 20 世纪 50 年代深入沁多草原、调查牧民生活为主线,情节几乎贯穿了雪域高原上生产、教育、商业、医疗、环保等一系列内容,生动地记载了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在描摹雪域高原沧桑巨变的同时,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生态与发展的主题贯穿始终,全景式展现了一部边疆地区的发展史、一部牧民生活的变迁史、一部雪域高原建设者的精神史。小说将青藏高原几十年来发生的改天换地,以及以 " 父亲母亲 " 为代表的三代建设者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建设的日日夜夜,展现在读者面前。
杨志军,当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环湖崩溃》《海昨天退去》《大悲原》《藏獒》《伏藏》《西藏的战争》《海底隧道》《潮退无声》《巴颜喀拉山的孩子》《三江源的扎西德勒》《最后的农民工》《你是我的狂想曲》。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当代》文学奖,入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入选台湾十大畅销书排行榜等。作品多次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青少年推荐的一百本优秀图书”。部分作品被译介到国外。
张宏森在评委会全体会议上讲话指出,本届茅盾文学奖评奖,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第一次国家级文学奖项的评选,评奖期间正值全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社会各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之际,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把那些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体现新时代文学发展成就和思想艺术水平的优秀作品评选出来,是我们共同的信念与目标。各位评委充分认识到茅盾文学奖作为国家级文学大奖的庄严价值,始终牢记茅盾文学奖的指导思想和评奖标准,牢牢把握正确导向,着眼于中国文学发展的大局,对文学规律、文学价值和作家劳动予以充分尊重,坚持社会责任和艺术良知,认真周详、一丝不苟地履行职责,最终选出了五部体现四年来长篇小说创作卓越成就的作品。
张宏森表示,在此期间,各位评委认真考量与研究四年来中国长篇小说思想性、艺术性的发展态势,在反复衡量参评作品思想和艺术水平的基础上,充分表达交换各自意见,投出属于自己的庄严一票;纪律监察组的同志全程参与了评奖过程,认真履行职责;评奖办公室的同志们为保障评奖的顺利进行,做了大量繁杂而细致的工作。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工作能够圆满完成,离不开大家的辛勤付出,他代表中国作协向参与本次评奖工作的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每4年评选一次。自1981年创立至今,十届茅盾文学奖共评出48部获奖作品,在繁荣长篇小说创作、树立当代文学经典、体现时代文艺高度、推动文学事业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做好本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奖工作,中国作协按照中央关于评奖改革的部署要求,认真总结以往经验,结合当前文学发展的新情况,对《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和《茅盾文学奖评奖细则》做了进一步修订,力求程序更加规范严谨,提高评奖的导向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同时专门设立纪律监察组对评奖工作进行全程监督,聘请国家公证机构对评奖进行公证。这些举措确保了评奖工作顺利进行。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奖范围为2019年至2022年间在大陆地区首次出版的长篇小说,参评作品征集工作于今年3月15日启动,4月30日结束。5月18日起,参评作品目录向公众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示后,确定参评作品238部。与此同时,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依据《评奖条例》相关规定,经过认真、审慎的遴选,确定了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成员名单。参评作品公示结束后,本届评奖进入评委各自阅读阶段。
7月25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评奖进入集中评审阶段。张宏森代表中国作协党组对评奖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去年10月,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新时代新征程上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文学评奖工作的根本遵循,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胸怀“国之大者”,牢记使命担当,站在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文学力量的高度,做好本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奖工作。
近年来,中国进一步明确新时代文学的历史方位,提高政治站位,锚定文学高质量发展定位,团结带领全国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深刻把握民族复兴时代主题,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奖是对新时代文学成果的一次重要检阅,要把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成果落实到本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奖工作中,不辜负广大作家、文学界和全社会的期望。
按照《评奖条例》的要求,评奖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坚持导向性、权威性、公正性。要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评奖标准和原则,关注深刻反映时代变革、现实生活和人民主体地位,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风貌的作品,鼓励题材、主题、风格的多样化,鼓励探索和创新,鼓励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作品。要有大局意识,秉持公心,确保评奖的权威和公信力,评委们要本着对文学的“赤子之心”,站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充分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立足于中国文学发展的大局和评奖工作的全局,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部作品。要严守评奖纪律,评出好作品的同时评出好风气,本着对党的文学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公正坦荡的精神,认真审慎地完成好本届评奖工作。
在分散各自阅读的基础上,经过集中审读和深入讨论,8月7日,评委会评选出10部提名作品,同时向社会公示。在此期间,评委会继续进行深入讨论,最终通过第六轮投票,于8月11日上午产生了5部获奖作品,经中国作协书记处审核批准,向社会公布。至此,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工作正式完成。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将于11月中旬在茅盾故乡浙江桐乡举行。
第1-10届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第一次设立的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文学奖项之一。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于1981年设立。
第十一届(来源:中国作家网)
https://mp.weixin.qq.com/s/UxfiP_VJV-S3nyYg9e4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