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越来越近了,第三届东方娃娃原创绘本奖征稿还有四个月就要截稿啦……
本期,我们将给大家分享第二届东方娃娃原创绘本奖的五部佳作奖作品及精彩点评,快来一起来看看这些获奖作品,或许能给你的假期生活带来点创作灵感呢!
佳作奖作品(5部)
01
《爷爷的影子》
文/图李一婧
故事简介
小男孩在爷爷的影子里慢慢长大,爷爷却逐渐老去……从儿童视角讲述爷孙间陪伴的日常故事,通过小男孩和爷爷影子的亲密互动,温柔道出“成长、衰老与离别”的生命主题。
初稿分享
专家推荐语:
这是一本用铅笔淡彩勾勒温暖亲情的图画书,书里没有直接说出爱,但孩子与爷爷的影子游戏伴随成长的始终,让我们感受到爷孙间形影不离、相爱相伴的深情。因为依恋,孩子对爷爷影子的形状产生了各种想像,影子随着想像和情绪起伏也有了色调的变化。当爷爷生病时,孩子对爷爷影子的寻找透出担心和不安,但故事在结尾处安全回归,正在康复的爷爷在床上继续与孙子玩起了影子游戏。全书文字简洁,画面语言丰富,淡淡的笔墨反而真切,产生动人的力量。
绘本作家、东方娃娃杂志社总编辑余丽琼
02
《送西瓜》
文/图贾玉倩
故事简介
有一个小男孩,他从小害怕和陌生人说话,见人就帽檐一拉,大家都叫他“小红帽”。有一天,妈妈让“小红帽”去给外婆送西瓜,结果在送西瓜的路上,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朋友和他打招呼……
初稿分享
专家推荐语:
故事沿用小红帽的童话原型,说了一个贴合儿童心理的故事,虚实兼具。更让人眼睛一亮的是创作者风格独具的图像,画面上的场景、人物、植物、动物或用布料拼贴,或用彩线缝、绣、盘卷、捆扎,制造出视觉上极其丰富的效果。彩线形成的线条既表达了脸部的表情、地面的纹理、动物的皮毛、植物的枝叶、肢体的动感,也呈现出小男孩的情绪。彩线搭配布料的布局,除了完成图像代表的意义外,更在视觉之外,引发了触觉上的感受,让读者彷彿能用手抚触画面的每处细节,拉近了阅读的距离,这是创作者在故事之外,给予读者的安慰。虽然故事结构和图像表现也许可以再打磨打磨,但创作者的技艺和对小读者的诚挚心意,让我惊艳不已!
儿童文学评论家、绘本翻译家宋珮
03
《啊哦》
文/图依依
故事简介
“汪汪汪!”小狗给小男孩叼来一条红线,他们一起跳绳,坐滑梯,玩过山车,直到红线变成了鳄鱼把小狗吞了进去,故事达到了高潮……小男孩怎么去救小狗呢?当最终他打败了鳄鱼、救出小狗的时候,游戏也回到了现实:啊哦,爸爸生气地站在眼前,他的毛衣被扯秃噜线了……
初稿欣赏
专家推荐语:
作为难得的无字绘本,《啊哦》有着极为简洁的色彩和极为简洁的线条,画面中线条的不断变换,是想象力也是游戏,惊喜叠出,童趣盎然。小男孩和小狗等角色形象,机灵、淘气、欢快,充满生气与活力!阅读时带来视觉的涓涓愉悦。以线条变化编织故事的绘本不在少数,《啊哦》与《克里克塔》、《阿罗有枝彩色笔》及《哈利的花毛衣》等绘本相比,既有相似点又有独特的创意。《克里克塔》等绘本中以线条变化创造出的角色形象,相互间关系多是平行式,而《啊哦》的奇妙在于各形象之间有着丝丝缕缕的关联和一定的因果关系。这个简短而紧凑的故事中,除了一眼就可以看到的想象,还埋藏了丰富的推理元素,生发出串串连连的多重趣味;作者精心设计的细节更使得故事丰满而充满张力,留给小读者充分的探索空间。所以,当一根毛线牵出的结尾揭开整个故事的谜底时,常常伴随着“啊哦”的惊呼。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郑荔
04
《我的名字》
文/图郭豆豆
故事简介
一个人的名字有很多种,有的人有大名和小名,有的人有中文名和英文名……但“我”的名字却远远比别人多,还与众不同,这些名字“我”都很喜欢,但“我”最喜欢的名字总出现在我妈妈喊“我”的时候。
初稿欣赏
专家推荐语:
绘本以真正的儿童视角,列举了五个自己与众不同的名字(“小兔子”“小猴子”“小狼”“小海豚”“小宝贝”)。叙述起承转合,与文图布局巧妙呼应,以一张跨页作为高潮,尽情抒发内心的甜蜜与欢喜。画面中这些与众不同的名字,都与妈妈形影不离。作者借此暗示:妈妈给小朋友起的许许多多的名字,其实都是“爱”的名字。总之,这部绘本通篇纯净,灵动而温馨,是一本很棒的给小朋友睡前读的“晚安”绘本。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公善
05
《我的邻居一定是个怪物》
文/图许馨云
故事简介
一只东方的龙和一只西方的龙,分别住在公寓的东边和西边,他们一开始并不了解彼此,对邻居很恐惧,道听途说的认知更加深了他们对邻居的刻板印象。经过一个意外事件的推动,他们不得不向邻居求助,通过交流,了解到对方和自己都是龙,最后成为了好朋友。
初稿欣赏
专家推荐语:
两条龙都听说了关于对方的传说,经历了因为想象的恐惧而隔膜、生病后小心翼翼地靠近和相互疗愈,到最后发现彼此的相同,接受彼此的差异,实现愉快地玩耍交流。互文、儿童化的新颖构思,趣味性的情节转折,图画细节的增添、设计和隐藏,拙朴可爱的水粉图画,让作品洋溢着蓬勃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童年趣味。当然,该书的主旨还可延伸至“隔膜”与“共赢”的现实观照和哲学题旨,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和哲学层面实现了不可多得的、“以少少胜多多”的内蕴投射和人文关怀。
《中华读书报》总编助理陈香
作品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QeNh6TB7bNov0cDgLJc1Y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