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4年5月,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论断。在同年9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2017年10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
——2019年10月,《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2020年5月,“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2021年8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四个必然要求”深刻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并将其确定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掀开了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同时特别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3年6月,内蒙古考察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
——2023年12月,广西考察工作中指出:“要把持续扎根铸牢共同体意识落实到经济、教育、就业、社区建设、文化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长远之策、固本之举。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意蕴深厚。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这一重大论断,对于做好新时代民族地区文艺工作具有定向引航的重要指导意义。
大国情怀,九域同歌。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应有之义。珲春市诗词楹联学会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要求,推进吉林省诗词楹联领域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中国楹联学会诗钟分会、吉林省诗词学会、吉林省楹联家协会的指导下,在珲春市文联、珲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支持下,隆重举办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诗词、楹联创作活动,历时两月,共征集优秀诗词作品200首(篇)、楹联作品58副,来自省内外(包括五个民族自治区)的221名诗词楹联名家、爱好者联袂打造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民族文化特色的符号和形象,充分展现民族文化蕴含的历史之韵、民族之融、人文之美,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兹选录部分创作精品以供读者欣赏。
作品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ZoGoEP80CJa6DnoeoX0LW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