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9日第五届中国地学诗歌大赛颁奖仪式,在风景秀丽的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举行。
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精神和文化思想,讲好地域文化、自然资源与生态、地学的中国故事,宣传地方特色文化,由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中国大地出版传媒集团、中国矿业报社、中山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南师范大学、中共旺苍县委、旺苍县人民政府、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四川省旺苍县委宣传部、旺苍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局、旺苍县自然资源局、旺苍县商务局、旺苍县林业局、旺苍县文化体育中心、重庆市二零八地质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安徽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承办,金华市天鸽高新科技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支持的第五届中国地学诗歌大赛。
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的旺苍县,自然生态与人文资源丰富,有鼓城山—七里峡、米仓山大峡谷和盐井河—龙潭子原生态风景区,有三国遗址为龙头的古代人文,有木门军事会议会址、中国红军城、红军石刻等省级重点保护革命文物的红军遗址,有白龙洞、董家洞、御龙洞等以洞穴探险为主的探险旅游资源,也有以川北民居、民俗、民歌文化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资源,而每年的米仓山高山杜鹃赏花季,更是以醉美的高山杜鹃,吸引着众多的游人。更有诗人们的加持,将进一步诠释米仓山大峡谷自然生态的大美,诗与远方,追寻体验心中的桃源,岁月静好,绽放最美的微笑。
自2022年1月启动以来,收到了海内外作者近万首诗歌作品的有效投稿。参赛作品进一步围绕讲好自然资源与生态、地学故事,挖掘和传播自然生态等地学诗歌特色文化,促进“诗歌、地学、自然、生态、文化、科普、旅游、生活”的交相辉映进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自然、生态与地学诗歌创作的繁荣局面。参赛人员地域广泛,涵盖全国所有地区,并吸引了海外众多的华文诗人参赛。经评委会认真评审,评出优秀作品百余件结集出版,其中24件作品获奖:一等奖空缺,二等奖4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10名。名单如下:
二等奖(4名)
披上乡愁的光芒/孙大顺(安徽)
那山那水(组诗)/康承佳(重庆)
开平碉楼述怀(组诗)/李文山(湖北)
我的乡愁更替有序(组诗)/陈与(重庆)
三等奖(10名)
诗意的守望(组诗)/汪洋(江苏)
黄河,一根血管穿过兰州(外四首)/李跃平(四川)
一方印鉴提取的乡愁与忧思/滕红光(山东)
东西南北中(组诗)/李长空(重庆)
姑苏,光阴的风骨抑或水媚的修辞(组诗)/宋雪丽(新加坡)
地学笔记(组诗)/张静(江苏)
碉楼临帖/冯金彦(辽宁)
开平碉楼,吾心归处(组诗)/程东斌(安徽)
击壤而歌南望山/冀星霖(云南)
我的江南(组诗)/李明亮(浙江)
优秀奖(10人)
赛里木湖,神性之美与辽阔(组诗)/南萧萧(甘肃)
乡土中国:开平碉楼/厉运波(山东)
玛曲,天下黄河第一湾/穆红燕(甘肃)
诗行记(组诗)/李忠(广西)
注满中西合璧人文情怀的诗篇(组诗)/梁红满(河北)
高原上的花朵(组诗)/孙万江(江苏)
光阴的有效防守(组诗)/胡云昌(重庆)
碉楼野话(组诗)/李景(甘肃)
侨乡的原风景/李曼(江西)
肇庆地学诗情(组诗)/白炳安(广东)
https://mp.weixin.qq.com/s/gY3_68FJHRnW6jNnmc6-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