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和闺蜜一起去了中央美术学院,参观研究生毕业作品展。票价30,可以选择9:30、11:30、13:30、15:30四个时段入场。我们选了票余量最多的15:30,以为人会少些,其实没有。
校门
一进中央美院校门,迎面是不少摊位,最吸引眼球的是个大气球。旁边一位小哥举着牌子上写免费合影,于是我们排队去合影,并将照片命名为“放鸽子”,笑说以后要放鸽子时就发这个图片作为专属表情包。
跟古古的免费合影
校门东侧就是美术馆,展区里集中呈现中国画学院、油画系、版画系、壁画系、雕塑系、书法学院、修复学院等500多名研究生的3000余件毕业作品。
美术馆门
展览主题是逐光而行,展览时间从4月30日到5月14日。
闺蜜连续三年都来,我是第一次来。我们先上到4楼,然后逐层往下参观。
记录给我留下印象的作品。
陌生人
比较喜欢这两幅画的风格,好像在路口擦肩而过;低头族体现了当下时代特征。
布面油画《3:00AM》
这幅新手奶爸冲奶粉,我觉得挺符合闺蜜和她老公,不过人家说只有月嫂起来冲,他俩不用。
球
这幅画让我想起三体里的水滴,放大无数倍,依然光滑。
《秒》
这个装置就在楼梯拐角,很多人路过。咔哒,咔哒,一秒一秒消逝。
象群
应该是雕塑系毕业生的作品,材料写的是综合材料,栩栩如生。
《缰》
大老远被两块屏幕和扰动的绳子吸引,好奇是什么,看介绍如下:
材料是8通道脑机接口、步进电机和一根长绳。作者邀请了父母对视10分钟,捕捉到双方的愤怒与悲伤情绪,来驱动缰绳两端的电机。以脑电波为“无形之缰”,操控一条缰绳波动。谁在执缰?谁在嘶鸣?
我对作者描述父母情绪的成分有点疑问,如何知道是愤怒与悲伤的?
《痕迹》
这套作品的材质是植鞣革牛皮。刚走到这个展位时我还没反应过来,只觉得这些包的颜色像人皮,有点毛骨悚然。仔细看,发现是体现女性,尤其是怀孕生产带来的身体变化。左边第一个手提包,典型的妊娠纹。墙角的塑身衣,甚至能将骨骼勒变形。展台正中间,像足月时的肚子,放大的肚脐。
《亢龙》
材料是树脂,作品介绍说是哪吒与敖丙对峙。我看更像是哪吒2结尾时他们联手打大boss。
寄生
楼梯口吸引眼球的装置。
看看中国画,洗洗眼睛。
小松鼠
橘猫
这套橘猫作品我很喜欢,差点想买张明信片,可惜左下角这张伸懒腰姿势的没有了。
很多作品旁边都有周边出售,可扫码购买作品缩印版的明信片。
忘记名字了,纯拍身材。
喜欢这幅画,静谧美好。
下面这幅也是类似的氛围。
绢本设色《林间寻迹》
作者也会在自己的作品旁边,给观众介绍,交流心得。
最后匆匆路过修复学院,我没拍橱窗里的大幅作品,而是拍了小张明信片。
作品只是明信片正中间这幅,而明信片左右的画作,能体现出修复技术的用途。好奇修复学院的毕业生,是不是都被国内的博物馆给预订了?
修复学院
看到闭馆时间,从展馆出来,经过半个下午密集洗礼,觉得看展还是有点累人的。里面也有比较水的作品,比如有个展位是服装,粉色婚纱裙简直是阿依莲风,作品标题却是敦煌,碰瓷也靠不上啊。
听说到6月份有本科生作品展,颇具想象力,到时候可以再相约看展。
https://mp.weixin.qq.com/s/QXyTkVXOz1YxZkgyHTy0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