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民族非遗研究社——2021年非遗文创设计大赛获奖名单及作品展示

发布时间:2021-12-23      阅读量:23312次     

  非遗文创设计大赛
  为推动非遗项目“活化”,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传承与发展,以社团特色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意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突出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和艺术风采,展示大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采,非遗社举办了此次非遗文创设计大赛。
  图片
  获
  奖
  名
  单
  自活动开展以来,共收到52份稿件,其中创作形式有马克杯、明信片、书签、视频介绍、手提袋、手账本等形式,涉及到的非遗文化有脸谱、京剧、皮影戏、傩舞、烧陶技艺、布印染技艺、扎染艺术等等。经过学院老师、前任社团负责人以及现任负责人的评审打分,共有6个团队或个人获得了荣誉奖励。其具体获奖名单如下:
  奖项
  姓名
  稿件内容
  一等奖
  冷文欣、杨韵涵、王一伊、王开晴、范力文
  “纸”上谈滇-纸雕中的云南十八怪
  二等奖
  张文、李梓印
  “和平号”舰船
  二等奖
  李芳霞、周嘉雨、杨韵涵
  滇韵流芳,晚粹台榭——非遗滇剧文创
  三等奖
  李校越、金芳宇、赵蕾
  非遗面塑与电子产品周边的结合
  三等奖
  洪鑫、钟毓
  基于非遗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与云南野生菌的融合创新产品设计
  三等奖
  王琦
  陕西非遗
  恭喜以上6个团队或个人获奖,奖品和证书的领取将另行通知。同时感谢所有参赛的同学对非遗社活动的大力支持,每位同学的投稿均已统计记录。
  图片
  作
  品
  展
  示
  作品:“纸”上谈滇-纸雕中的云南十八怪
  团队:悠纸坊(成员:冷文欣、杨韵涵、王一伊、王开晴、范力文)
  图片图片
  图片
  设计说明:
  本项目旨在选择具有云南十八怪文化特征的纸雕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上网收集资料文献和实地考察两种方式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分析,“粑粑叫饵块、蚕豆数着卖、姑娘叫老太、火车没有汽车快等。这些被冠以“云南十八怪”的说法集合了云南独特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奇闻异趣,富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流传广、影响深远。通过以云南十八怪为创意的纸雕设计,对云南十八怪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进行产品定位,并结合现代审美情趣以及"云南十八怪"的特色文化传承,通过塑造纸雕形象的可视化、云南特色文化内涵可视化的产品设计,对云南十八怪进行文化创意衍生产品设计。我们以云南十八怪的特色民俗为原型,创作的纸雕文创产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性,浓缩了云南民俗文化的精髓。
  图片
  作品:“和平号”舰船
  团队:文燚小分队(成员:张文、李梓印)
  图片图片图片
  设计说明:
  整体造型为船,并加以少数民族元素,船身布满彝族的画作,图腾。
  主题:民族文化。
  彝族是一个生活在大山里的民族,他们靠山吃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我们希望他们自己的民族文化能够走出“大山”,让其民族文化得以传播和弘扬,更好的融入真正的中华民族文化。让其民族文化真正的成为世界民族文化。这条船的船身布满了彝族的画作,图腾。意味着民族文化能够走出“大山”,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带着彝族文化身份标识,给予我们一份文化自信和尊严,这充满着少数民族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图片
  作品:滇韵流芳,晚粹台榭——非遗滇剧文创
  团队:滇剧——非遗手望文创工作室(成员:李芳霞、周嘉雨、杨韵涵)
  图片
  设计说明:
  该文创设计主题是滇剧西施梦,主要为了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滇剧而进行创作,信纸和信封上加入了印章形式的“滇”字设计,表达滇剧的历史悠久和沉淀。色彩上的使用都是偏灰调的淡雅色,表现滇剧的美和其历史的悠久。信纸的形式采用的是竖式结构,充满中国特色风格。
  图片
  作品:非遗面塑与电子产品周边的结合
  团队:民族小创(成员:李校越、金芳宇、赵蕾)
  图片
  作品说明:
  面塑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也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又称:“捏面人”,是指以面粉、糯米粉、甘油、或澄面等为原料制成熟面团后,用手和各种专用塑形工具,捏造成各种具体形态的手工技艺。面塑文创将面塑的技法以及其他与文创产品结合起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而产出的高附加值产品。
  图片
  作品:基于非遗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与云南野生菌的融合创新产品设计
  团队:基于非遗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与云南野生菌的融合创新产品设计研究组(成员:洪鑫、钟毓)
  图片
  作品说明:
  非遗产品简介:
  根据非遗项目“毛纺织及擀制技艺(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将毛毡和现代工艺结合,融入创新设计,推广其非遗文化在文化创新上的应用和发展。彝族羊毛擀制及纺织技艺与彝族族源和悠久的历史息息相关,可谓含有古老文化的象征意义,并且始终影响着彝族千百年服饰的演变及发展,这是十分珍贵优秀的非遗工艺文化,而现在面临着逐渐淡出社会,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和生活,为了弘扬这个优秀的非遗文化,我们决定对此非遗项目,融入创新设计弘扬非遗文化,依据云南特有的野生菌文化作为设计内容推出创新设计产品,提高毛毡技术工艺的商业价值,宣传云南野生菌文化的博大精深,做出关于毛毡云南野生菌的产品设计(周边产品,手办,盲盒)做出更丰富的毛毡技术工艺设计品,并且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一代人以他们所喜爱的周边文化来关注非遗文化,让非遗文化真正的走入更广阔的舞台。包装设计:
  野生菌羊毛毡的盲盒系列是根据非遗文化和云南野生菌文化相融合的产品,其包装设计采用了手绘的包装风格,色彩整体采用高长调,更符合主要消费群体年轻人的色彩审美,用手绘风格更能体现手作羊毛毡的感觉。
  图片
  作品:陕西非遗
  个人:王琦
  图片
  作品说明:
  皮影戏,又称“影戏”或“影子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陕西特色的碗碗腔或弦板腔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秦人气息。尤以陕西华县皮影最为有名,已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https://mp.weixin.qq.com/s/Zh3mY3A7ukfpqmOYj5St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