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台北国际自行车展创新设计奖 | 评委总结

发布时间:2020-04-02      阅读量:6125次     
  
  由外贸协会(TAITRA)与台湾自行车输出业同业公会(TBA)主办,艺符设计有限公司(iF DESIGN ASIA Ltd.)执行的2020年台北国际自行车展创新设计奖于本周正式揭晓评选结果,今年共有40件获奖作品。
  今年奖项共吸引全球12国近150件优秀产品参赛,而本次电动辅助自行车的参赛件数首度超越自行车成车,充分展现产业趋势与产品研发密不可分。扩展多样化消费群的参赛作品让评委们印象深刻,亦成为作品脱颖而出的创新点。
  评委提及从今年参赛作品可看出自行车产业有三个趋势:
  ■电动辅助自行车数量大幅增加
  ■创新材质应用以响应全球环保议题
  ■针对女性消费群的创新产品增加
  以下与您一同探究本届各评委对今年度参赛作品的“评委总结”。
  2020年台北国际自行车展创新设计奖
  评审总结
  本届获奖产品由菅原义治(GK设计集团,东京)、Norbert Haller(ID berlin,柏林)、Georg Todtenbier(奎艾特设计,台北)、Johann Geiger(大叶大学,彰化)、孙崇实(器研所,台北)、Marcus Solomon(直品研展股份有限公司,台北),以及梁志鸿(自行车暨健康科技工业研究发展中心,台中)以各自厚实的经验和多方位的角度进行探讨,依创新与品质、功能、美感、责任与定位等五个面向进行评选。
  菅原义治,GK Design Group|东京
  评委总结:
  “移动设计已臻至成熟阶段,未来将不仅仅是以科技解决便捷性、效率、实用性以及合理性而已,移动的行为与人类演化的历史以及进化的历史密不可分,对移动的渴望也是人类的本性,因此由冲动和情感驱使的移动多过于任务或功能取向的移动,这就是为什么自行车及其零件设计必须能引起强烈共鸣的原因,很高兴看到本届许多参赛产品显现出这个趋势。”
  Norbert Haller,ID berlin|柏林
  评委总结:
  “在2020年台北国际自行车展创新设计奖中,自行车和零部件的电动化与数位化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参加本届竞赛的电动辅助自行车比‘一般’自行车更多了。我们这次看到在城市骑行和通勤领域中的特殊应用,如租赁/车队骑行到小型立式电动踏板车的解决方案,可见自行车行业已透过新的技术应用、数位化和电动化跨足微机动领域。我们还可以从本届竞赛看到零组件整合、创新材料、环保意识和针对女性开发的产品,可得出今年的三个主要趋势:电动车及其零组件、环保意识以及自行车产业跨足微机动领域。”
  Georg Todtenbier,CRE8 DESIGN|台北
  评委总结:
  “虽然身为一位产品设计师我可能会比较倾向纯粹由外型是否美观来判断,但某些创新的小细节是外观上看不出来的,那可能是解决工程技术上的小型对象,或者是在选用材质上的创新,这些都可能对自行车的性能造成极大的影响。这次的作品评选中,我看到了一些比较革新的材质、材料,我认为这部分的创造及生产很重要,因为有一台百分之百安全的自行车,是骑车时应该摆在第一顺位的事。”
  Johann Geiger,大叶大学|彰化
  评委总结:
  “我认为这个奖项对于专注自行车OEM和ODM产业的台湾特别重要,这个奖项将富有创造力和创新性的品牌聚集在一起,使评委们可以将其介绍给自行车手,让每个人都可以深入了解这个产业。此外,它也有助于提高台北国际自行车展的国际声誉。台湾自行车产业必须了解并留意全球市场现况以及未来的自行车设计趋势。
  尽管在评选期间,我们持续看到许多重要的设计想法,这些设计可以满足车手的需求和期望,但我希望看到更多既时髦又时尚的自行车,例如能看到更多呈现现今自行车和摩托车趋势的电动车参赛。
  借此,我想鼓励台湾的制造商和创作者展现更多自信和对其创作的信任,以便将其创作付诸实现。当然,评审必须证明其可行性和可销售性,其实有很多很好的例子证明这是可以实现的,参与创新设计奖项即可快速有效地与自行车市场进行产品沟通。”
  孙崇实,Gearlab|台北
  评委总结:
  “在我们评选时,我们会看他的解决手法的细腻程度,好的作品可以一步步发现他的用心,首先我会分析产品的功能性,是否能够去满足车友的‘需求’,这部分我认为绝大多数的优秀产品都能达标;接着就是该作品的达成‘需求’的手法是否‘周全’?例如我们看到一个自行车胎的设计,它把自行车轮胎的材料改到在地生产、在地制造,那它可以减少物料运送的这些问题,同时提供另外一个物料来源的解决方案。”
  Marcus Solomon,XD Automotive and Industrial Design|台北
  评委总结:
  “以台湾为例,是否拥有高端制造能力让其制造的产品无法被取代,而不是人人都能制造,必须是独一无二的。除了设计上的创新之外,还要在制造技术上有所创新。我看到了许多出自于台湾的厉害设计,自行车工业能力极强,而在今年度竞赛中也出现了多款突出的电辅车作品,让我在评审的过程中,被这股创造能量所感动。”
  梁志鸿,自行车暨健康科技工业研究发展中心|台中
  评委总结:
  “从今年的参赛作品中能见到许多的电辅车和相关零配件作品,这些作品的共同特色是设计都相当贴近车友需求,其中也不乏来自台湾的好产品。我觉得今年的奖项其实都有呼应在世界上因应需求所造成的潮流,特别是电动化的趋势,在电动车产品上大家都有很多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