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征集信息 > 广告语 口号 标语 精神 案名 名称征集
会说你就多说点石象路“神兽”请你来当文明嘴替
信息发布:征集码头网    点击次数:5560     更新时间:2025-07-31    截止日期:2025-08-05

  “我已经600多岁了”
  文明旅游
  爱护文物
  石象路“守护语”征集
  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
  明孝陵是目前南京地区唯一世界文化遗产,做好明孝陵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是景区文物工作的长久课题。景区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努力让历史文脉与现代生活,山水人文与城市宜居在风景区交融并蓄,高质量发展。
  一直以来,景区持续加强文物安全防范力度,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基础上,为广大游客营造出放心、安心、舒心的游览环境。
  明孝陵的600米神道可以被称为南京最具代表性的经典风景。春天花香四溢,夏天绿树成荫,秋天落叶缤纷,冬天落雪成画,除了四季不同的美景,你对这条经历了600年风雨的石象路又了解多少呢?
  石象路是历史文化的空间缩影,见证了南京城市的文明兴盛。石刻、古树、青石板路、丁达尔效应等元素构成了独特的背景,秋日的石象路更是长居南京秋季“C位”,深受摄影爱好者和海内外游客的喜爱。
  然而,石象路文物正面临诸多挑战。攀爬、刻画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为提高公众对石象路文物的保护意识,特向社会各界征集文明旅游宣传标语。
  一份100多年前的“特别告示”再次响起
  不留刻痕、不攀石兽、不丢杂物
  我们呼吁
  保护文物,你我共勉
  共筑神道“无痕”之旅
  【文末浏览征集详情】
  神兽阵列六种瑞兽
  暗藏大明王朝的宇宙密码
  今天,我们再来科普一下
  六种神道石刻瑞兽
  明孝陵神道石刻中石兽有
  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
  (首尾列阵顺序)
  六种共十二对
  其中每种动物都是一对卧像,一对立像
  避免了重复单一的感觉
  顺着地形起伏分布
  显得自然而富有变化
  《明孝陵守护神绘本》
  孝陵之前的帝陵石刻中石象、石马均有控象、控马人,且都雕刻各类装饰和鞍鞯,显得富丽堂皇。孝陵石刻一改前代做法,石马、石象、石骆驼完全以立体原雕手法,模仿其原生自然状态,没有任何人工装饰,也无控马人、控象人伴其左右,不加修饰的做法使得孝陵石兽气韵生动,尤其是巨石圆雕形成的庞大体量使石象、石骆驼充满了气势和力量。
  01
  石狮镇魂
  ◦象征:百兽之王,皇权至尊,辟邪镇魔。
  ◦细节:首位列阵,双目如炬,鬃毛卷曲如火焰,朱元璋以佛教“狮子吼”喻佛法威严,更显帝王威仪。
  蹲狮
  狮子并非本土动物,中国与中亚、印度之间的往来甚早,狮子是作为贡品传入中国的。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正式开通丝绸之路后,西方的物产和文化不断传入中国。现在所知的有关狮子传入中国的最早记载见于汉代班固的《汉书》。两汉文献中,狮子也通常写作“师子”,如果文献所言不虚,那么西汉时候就已经有狮子进口。
  受中亚地区石刻艺术形式影响,在中国境内,作为石刻的狮子从一开始就有入口标志和守护大门的意思。在艺术形象的处理上,孝陵神道石狮隆鼻深目,鼻头呈典型的如意鼻形状,头部鬃毛卷涡成尖,牙齿紧紧咬合,两侧獠牙外露。脖颈系有项圈,悬挂铃铛,呈现出一种被驯服和护卫的姿态。背部脊骨凸出,自项圈处下垂的装饰彩带分布在脊骨两侧,尾部卷毛的艺术处理与头部类似,四肢爪部尖利,给人以有力的抓地感。
  02
  獬豸辨奸
  ◦独角神兽:专触奸邪,象征司法公正,传说为舜帝刑官皋陶的搭档。
  ◦冷知识:明代官员朝服绣獬豸图案,与此相关。
  立獬豸
  根据文献记载,獬豸的基本特征是:一、出于东北;二、一角,羊形;三、能辨别曲直,能辨认奸佞。由于它的这一特点,所以自秦汉开始,獬豸多以任法兽的身份出现于世,历代执法者多以獬豸装饰冠服,孝陵将獬豸位列神道石刻第二位,可见对法度的重视。
  03
  骆驼拓疆
  ◦丝路烙印:见证大明西域经略,驼峰高耸如沙丘,寓意“威震四方”。
  ◦历史彩蛋:明初郑和下西洋前,骆驼已是中外交流的图腾。
  立骆驼
  明孝陵神道石刻中的石骆驼,是现存历代墓前石刻中最早的骆驼实物,明以前,墓前石骆驼只存在于文献记载中。曹魏时期,都城洛阳城南、北宫城之间有铜驼街,其得名是因为在南北宫通道上有两件铜驼。
  在中国古代,陵墓用石雕,宫殿用铜雕,一直是个传统,秦汉至明清基本如此,其题材相通不足为奇。南北朝至隋唐宋元,骆驼自墓前神道石刻的题材中消失了近千年,至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在孝陵的营建中重新拾起这一古老题材。
  04
  巨象安邦
  ◦C位担当:高4米、重80吨!四肢如磐石,喻江山永固。
  ◦运输奇迹:明代工匠冬季泼水成冰,以竹木滚轴运石,堪称古代黑科技!
  立象
  大象是帝王卤簿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周官》里有“玉路以祀,象路以朝”的记载,当为中国有仪象之始。大象供日常役使,或用于战争助长军威,或利用象牙制品作装饰品外,封建统治者还豢养象只,为宫廷朝会仪仗使用或者纯粹赏玩,并由此成为传统。
  明·《出警入跸图》(局部)
  据相关记载,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不仅骑乘大象,而且还养了一头能够跪拜起舞的宠物象。后来元朝灭亡,这头驯象被运往南京献给了朱元璋。但大象不听象奴指挥,拒绝向大明王朝的新君朱元璋行跪拜之礼,甚至绝饮绝食,宁死不肯降服。朱元璋一怒之下杀了这头大象,但又有感于它是一头义象,比降明的元朝大臣要有气节的多。
  《洗象图》,明代佚名画家临摹自
  宋末元初人钱选的画作
  明初,朝廷还专门设有驯象卫,在南宁一带捕象。驯象卫里有所谓百夷族人(即白彝族)和占城人,他们是捕猎和驯服野象的行家。每有所获,即令占城“象奴”送至南京。如今南京光华门外的“象房村”,便是明初朝廷豢养宫廷仪象的场所。永乐帝定都北京以后,政治中心北移,供帝王玩赏的大象也随之北迁。在北京设有驯象所,属锦衣卫管辖,驯养的大象被列入大朝会的仪象。
  明孝陵的石象被公认为是孝陵石像生中艺术表现力最优秀的作品,博大坚实的气魄和朴素又洗练的艺术特点,特别表现在大象和骆驼的造型上。大象的外部轮廓几乎看不出细节的起伏,呈现出最简洁的几何美感。在这个简洁轮廓里,耳朵、腿部、鼻子、眼睛被重点表现,耳朵筋脉突出,眼睛细长柔和,象鼻卷曲,连脚趾的细节也被不遗余力地刻画出来。
  05
  麒麟兆瑞
  ◦仁兽之光:不踏生灵、不食鲜草,象征“仁义之君”,龙首鹿角披鳞甲。
  ◦皇家信仰:永乐帝迁都北京后,麒麟图案成为紫禁城常客。
  立麒麟
  麒麟,与獬豸长相极为相似,身体布满鳞片。它是古代的“四灵”之一,融合鹿、獐、牛等动物形象于一体。因为其被视为祥瑞,所以历代史籍中,关于见麟、获麟的记载甚多,用以标榜盛世清明,也是帝陵石刻中最为常见的题材。孝陵石麒麟鳞片遍布全身,头部为图案化的卷曲状螺旋纹,如同狮子。嘴部紧闭,两侧有獠牙突出。尾巴盘踞臀部和后腿,宛若花叶。
  永乐十二年(1414)农历九月,刚刚远征漠北回来的明成祖朱棣接到奏报,榜葛刺(现印度地区)奉表来贺,进贡麒麟及名马万物。朱棣的皇位得自靖难之役,这样的祥瑞无疑可以证明其帝位的合法性。永乐十三年郑和下西洋归来,跟随船队的麻林(现东非地区)使者随郑和向永乐皇帝进贡了“麒麟”。朱棣不仅亲自前去迎接麒麟,百官也全部出动,争相目睹这一吉瑞之兽。
  明人画麒麟
  大明的皇帝喜欢麒麟的消息随着郑和的船队传了出去,在他最后三次下西洋归来的路上,也有中亚国家分别跟随船队进入大明帝国进献麒麟,以追求与大明王朝贸易的巨额利润。而见证了这一历史事件的宫廷画师则以妙笔生花画下了这一使得龙颜大悦的神兽,却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长颈鹿。
  06
  战马嘶风
  ◦汗马之功:朱元璋从乞丐到帝王,战马承载开国铁骑的记忆。
  ◦姿态玄机:立马蓄势待发,跪马忠贞守陵,一静一动暗合兵法。
  立马
  石马位于神道石刻的最后一位,造型线条简练流畅,气势浑厚又不失生动。控马人的取消,似乎给了石马莫大自由。石马四肢粗壮,马鬃弯曲分开下垂在两侧,面部神情安详,马尾粗厚,长度着地,整体造型圆厚,呈现出一种静态的沉稳气势。
  明孝陵石马的造型、风格和汉代相似,头、颈、躯干和四肢都被归纳为圆柱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雕刻,追求稚拙朴实的艺术风格,在审美上几乎是霍去病墓前石马的翻版,总体表现出对汉唐的复古与追慕。
  “特别告示”碑拓片
  陵宫门东侧墙角竖立一块宣统元年的“特别告示”碑,碑额篆书“特别告示”四字,周围线刻云龙纹饰,碑文使用了日、英、法、德、意、俄六国文字镌刻。碑文大意为:鉴于明孝陵内御碑及附近古迹历年破坏情况严重,端方总督大人下令竖立围栏,对其加以保护。游人越栏参观或可能对前述御碑及陵区古迹造成损坏之行为,一律禁绝。
  端方何许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端方作为“出洋五大臣”之一,曾先后去过十多个国家,是当时清末大员中并不多见的具有世界眼光的人。这使得他拥有在当时国人看来极其先进乃至前卫的“文物保护”意识,他下令对当时孝陵地表的石像生和碑刻皆树立木栅栏进行保护,以避免游人对这些文物造成破坏。古人尚且如此,今人又待如何?
  阙伊·明孝陵石像生
  石兽静默六百年,看尽秋叶与春雪
  狮吼镇邪、象守山河
  麒麟衔祥云掠过朱红宫墙
  ——这里不仅是陵道
  更是半部明史镌刻的露天博物馆
  石象路“守护语”征集活动邀您来参与
  征集详情
  1.征集时间
  2025年7月31日至8月5日
  2.征集要求
  -石象路“守护语”内容需紧扣文物保护主题,能够深刻体现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的重要价值,以及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大众参与性;富有创意,避免平淡和雷同,能够引起公众的共鸣和关注,提升游客文物保护意识,起到文明旅游、规范行为的劝导和提醒作用。
  -可针对石象路神道总体创作“守护语”,也可在六种“神兽”中选择你喜爱的一种为其单独创作“守护语”。
  -语言简洁凝练,朗朗上口,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传播力,注意文明用语,字数控制在20字以内。
  -不得抄袭、套用其他作品,必须为原创内容,且未在其他渠道公开发表或使用,不存在知识产权纠纷。
  3.参与方式
  -每个ID仅限参与一次,请将您创作的文明“守护语”在本文下方留言区内提交,经后台筛选公开展示的即为有效内容。
  4.评选与奖励
  -公开展示的文明“守护语”留言,在8月5日24:00前接受网友线上评选,留言点赞最多的参与者即为获奖,最终选出12条获奖标语(12人)。
  -最终评选出优秀作品,给予作者精美纪念品一份——《明孝陵守护神绘本》《钟山文脉》书籍各一本。
  -景区将通过“南京钟山风景区”微信订阅号后台私信通知获奖者纪念品领取方式。
  5.特别说明
  -文明标语在明孝陵及相关宣传渠道展示使用,景区有权对参赛作品进行修改、整合和使用。
  -凡投稿者,均视为已同意本征集令的所有条款。
  让我们用智慧与文明的语言
  唤起大众对石象路文物的保护热情
  期待您的精彩创作

  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https://mp.weixin.qq.com/s/r9vKYucO3Rj9TF4IWMG74Q


威客码头 征集论坛
  • 论坛精华
  • 顶尖文案
  • 经典设计
  • 综合荟萃
  • 资讯聚焦



征集推荐 进入征集大全
截止提醒 进入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