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文/沈中杰
在数字技术狂飙突进、信息传播无远弗届的当代,人类文明的肌理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重构。当艺术创作从精英殿堂走入大众视野,当短视频的“15秒奇观”成为文化传播的主流形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始终以守护者的姿态,凝视着时代浪潮中艺术价值的嬗变轨迹。值此2025年大阪世博会之际,恰逢《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签署20周年,我们以“瞬间·永恒”为精神坐标,在ATSF项目框架下策划这场先锋性艺术实验,试图在流动的时代湍流中,为艺术价值的锚定提供新的认知维度。
社交媒体的崛起,让安迪·沃霍尔“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的预言成为具象现实。在算法主导的传播逻辑中,艺术创作的门槛被消解,表达权回归大众,但随之而来的是价值评判体系的震荡,当“网红效应”与“流量经济”成为艺术曝光的核心逻辑,传统艺术机构的权威性遭遇挑战,文化多样性的存续空间面临挤压。UNESCO作为全球文化多样性的守护者,敏锐捕捉到这场变革中蕴含的双重性。自媒体既是消解传统艺术秩序的“解构者”,亦可能成为重构多元价值的“催化剂”。本次展览正是基于这一洞察,将“瞬间的闪耀”与“永恒的价值”并置,既承认数字时代艺术表达的即时性、碎片化特征,亦追问,在信息洪流的冲刷下,何种艺术创作能穿越时间维度,成为文明长河中的精神坐标。
本次展览突破传统白立方空间的展示范式,以“限时展示”为核心机制,构建具有先锋精神的展览新范式。将展厅转化为流动的“时间剧场”,每件作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从亮相到退场的完整叙事。这种“稍纵即逝”的展示方式,迫使观众直面艺术创作的本质,剥离策展包装与市场滤镜,作品能否在瞬间触发情感共鸣或智性思考。借助高清影像记录、区块链技术存证,为每件参展作品建立专业数字档案。技术在此不是喧宾夺主的“主角”,而是忠实的“记录者”,确保“瞬间”的艺术表达获得可追溯、可传播的永恒载体。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艺术是否仍需承载超越性的精神追求。当虚拟艺术、AI创作等新形态不断涌现,传统的“原创性”“唯一性”概念该如何重构,“限时展示”能否成为破解当代展览疲劳的密钥。如何平衡商业传播需求与学术深度,避免展览沦为转瞬即逝的文化快消品。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张力中,边缘文化的艺术表达如何突破传播壁垒,为不同文明背景的艺术家提供公平的展示机遇。
项目特别甄选来自全球的新兴艺术家,他们带着不同文明的基因密码,以绘画、影像、行为等多元媒介,诠释对“瞬间与永恒”的哲学思考。我们相信,作为“新兴艺术孵化平台”,那些在时代褶皱中悄然生长的创作力量,终将在某个瞬间照亮人类的精神星空,成为文明传承的永恒注脚。
“艺术+科技”的融合不是目的,当我们在大阪世博会的展厅里,见证一件件作品在短时间内完成绽放与谢幕,实则是在观察一场关于艺术生命力的宏大实验。愿这场实验成为一颗思想的种子,在全球观众心中萌发对艺术价值的新认知,真正的永恒,或许就蕴含在那些触动灵魂的瞬间里。而文明的厚度,正是由无数个这样的瞬间层层积淀而成。
瞬间·永恒——流动时代锚定艺术价值
Global Habitat Design Awards
征集公告
火|热|申|报|中
Art&Tech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Program(ATSF计划)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签署20周年庆祝活动
为庆祝《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签署20周年
“瞬间·永恒”主题展,现面向全球公开征集视觉艺术作品
授权杭州丰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唯一的项目执行方
诚邀艺术家共同参与这场先锋艺术实践
展览基本信息
▼
展览日期:2025年8月30日
开放时间:10:00-22:00(共12小时)
展览地点:2025年⽇本⼤阪·关西世博会园区
Future Life Zone,Future Life Experience&Team Expo Pavilion
主办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电影电视和视听交流理事会(CICT-ICFT)
创意与创新平台(PCI)
承办方:中国杭州丰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2025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颁布20周年。
为庆祝公约颁发20周年,直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电影电视和视听交流理事会(CICT-ICFT)及其下属的创意与创新平台(PCI)共同发起艺术与科技共创可持续未来(ATSF)计划,计划于2025年8月25日至31日在大阪世博会上举办集论坛、展览和艺术表演为一体的综合性庆典活动,包括重量级演讲、艺术与科技展演、VIP交流会等。
作为庆典活动之一的“瞬间·永恒——流动时代锚定艺术价值”主题AI艺术展,聚焦“数字时代艺术价值的瞬时表达与永恒意义”,探索AI艺术、数字艺术在全球文化传播与可持续发展中的价值,为来自全球的AI艺术家提供展示才华、促进交流与推动合作的舞台。
参展艺术家规划
征集规模:
全球120位艺术家(架上艺术作品),每人一件作品。
展示机制:
1.主展墙每30分钟同时展示7件作品,搭配10分钟专业团队换展时间,
循环呈现120位艺术家作品
2.大阪世博会专属设计显示屏展柜循环播放艺术家视频内容(艺术家介绍及艺术创作理念)
作品征集规范
领域要求:
以视觉艺术为主,包括绘画类、摄影、数字艺术、设计等,需适配快速安装卸,排除大型、
重型或复杂调试作品
规格限制:
作品不含外框,宽度≤70cm,高度≤60cm
选拔流程
国际评审委员会:
由UNESCO专家、2-3位知名策展人、1位艺术评论家、1位艺术机构代表组成
匿名评审标准:
艺术性、原创性、技术可行性
流程节点:
发布公告→在线提交方案(含作品图/视频、3分钟内创作陈述、简历)→匿名评审→公布名单→签订协议(明确作品规格、运输、版权等)
作品权益说明:
1、主办方出品展览画册(非出版,每一位艺术家作品都将呈现)
2、展览结束后所有作品归还艺术家,颁发参展电子证书(部分纸质证书)
展览内容与形式▼核心展示模块
主展墙动态轮换
采用标准化装置,每30分钟精准更换7件作品,旁设高清屏实时显示
1、艺术家信息(姓名、作品名、创作理念、国籍)
2、全作品视频轮播(确保所有120位艺术家信息12小时持续可见,字幕和语音以英语和日语呈现)
艺术家现场互动
鼓励艺术家在作品展示时段亲临现场,指定区域接受简短采访或与观众交流
专业换展保障
布展团队确保主展墙动态轮换完成作品更换
影像记录
1、录制展墙更换、开闭幕及现场
2、为艺术家制作专属展示视频(含作品特写、现场互动),产出展览纪录片
3、提供新闻稿、高清素材,支持媒体预约采访
配套活动安排
开幕仪式
UNESCO专家、策展人、艺术家代表致辞,启动计时装置,展示首件作品
“瞬间之声”音乐表演
展区旁设置小型舞台,新兴音乐人分时段进行多元风格演出,与视觉作品呼应
闭幕揭晓仪式(21:45)
公布《公约》20周年庆典活动作品收藏名单,象征“瞬间”升华为“永恒”
闭幕关西夜沙龙
邀请艺术家、观众、教科文组织官员及各国嘉宾共庆,深化艺术交流
作品征集要求▼
主题诠释:
展现数字时代艺术价值的瞬时表达与永恒意义(多元题材和内容)
形式规范:
提交作品高清图+3分钟创作理念视频
版权承诺:
作品须原创,无知识产权争议,主办方有权用于公益宣传与学术研究
提交方式与时间
截止日期:
2025年7月31日(以系统接收时间为准)
提交材料:
作品高清图/视频、500字内创作说明、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提交邮箱:
3075946878@qq.com(邮件标题【类别+姓名+作品名称】、如【艺术+张三+永恒之光】)
相关费用:
每一位入选艺术家需缴付相关基础费用。相关费用包括:国际运输保险、报关、作品框裱、展览画册现场录制、媒体宣推、现场活动等。执行机构投入以上预算之外的所有费用。艺术家赴日本参加项目活动,相关差旅经费自理。
作品递交:
作品被征集并接到通知,与中国项目组执行机构签约,寄送作品至中国指定地点,统一运输、保险,邮寄大阪。
在艺术形态与传播方式剧烈变革的当下,诚邀您以作品为媒介,共同探索艺术价值的新维度。让我们相聚大阪世博会,以“瞬间”创作铸就“永恒”经典!
联系人沈先生:
附:相关活动和机构介绍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
一、概述
1、举办时间: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
2、举办地点:日本大阪市,世博园位于大阪湾区域的人工填海岛屿“梦洲”,园区面积155公顷。
3、主题:“构建未来社会,想象明日生活”。
4、吉祥物:“MYAKU-MYAKU”(ミャクミャク),汉字可写作“脉脉”。
5、参展规模:预计约150个国家和地区及25个国际组织参展,接待访客2800万人次。
二、展馆与建筑
1、标志性建筑:“环形大屋顶”是大阪世博会会场的象征,这座全长2公里、高约20米的木结构建筑,是世界最大木结构建筑,连接会场各区域。
2、中国馆: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外观像一座巨大的绵延展开的中华书简,围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主题,展示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新时代绿色发展成就。
展会亮点
3、前沿科技展示:如世界首台氢动力自动售货机正式启用,由可口可乐公司与富士电机联合开发,通过可更换的氢气盒产生电力。
4、精彩文化活动:有面积达8800平方米的“水上舞台”的水舞秀,以及音乐会与传统技艺等各式各样的精彩表演以及巡游活动,如“青与虹与巡游”喷泉表演。
5、特色主题馆展示:“大阪健康馆”展示用最新科技手段制成的会跳动的“心肌膜”;“未来城市”馆以“迈向幸福城市”为主题,可体验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尖端科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一、概述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是联合国旗下专门机构之一,于1946年11月4日在巴黎宣告正式成立。
二、宗旨
通过教育、科学及文化促进各国间合作,对和平与安全做出贡献,以增进对正义、法治及联合国宪章所确认之世界人民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均享人权与基本自由之普遍尊重。
三、主要机构
1、大会:为主要决策机构,由所有会员国的代表组成,每两年召开一次,审批计划与预算,选举并任命总干事。
2、执行局:由58个会员国的代表组成,每年召开春、秋两次会议,负责审查计划与预算执行报告,确保大会决议和执行局决定的落实。
3、秘书处:常设机构,负责执行大会和执行局的决议和决定,处理日常事务,最高行政首长为总干事。
四、主要工作
1、教育领域:促进优质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推动全球教育改革,为构建更美好的未来奠基。
2、科学领域:支持科学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公共政策提供支持,推动海洋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改善海洋管理。
3、文化领域:推广和保护文化,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多样性。
4、传播与信息领域:支持信息素养教育,保护记者安全,推动更强的数字治理,促进表达自由与优质信息的获取。
五、成员情况
截至2024年1月,有194个成员和12个准成员。中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始成员国之一,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该组织恢复合法席位,并出席了此后历届大会,自1972年起连任执行局委员至今。
国际电影电视和视听交流理事会(CICT-ICFT)(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直属机构)
国际电影电视和视听交流理事会于1956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9届大会上成立。它在教科文组织的职权范围内根据自身使命开展活动。在文化方面,积极参与2005年《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的实施;应创意城市网络计划的要求,审查候选城市的电影和数字艺术文件;与丝绸之路平台合作,为古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开发视听项目。在传播与信息方面,为庆祝世界视听遗产日组织活动和会议,参与国际传播发展计划和全民信息计划。在教育方面,举办关于和平文化的培训讲习班和多媒体信息制作培训研讨会,支持教育部门的媒体和信息素养以及和平文化计划。此外,其国际评审团每年会向体现教科文组织目标的电影颁发奖项。
创意与创新平台(PCI)
(PCI)全称Platform for Creativity&Innovation,是国际电影电视和视听交流理事会(CICT-ICFT)下设机构,是一个国际性、跨学科的平台,旨在融合文化、艺术与新兴科技,推动协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并激发深远的社会变革。作为一个集研究、培训、传播、合作与推广于一体的多元化枢纽,PCI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连接来自艺术、文化、科技、政策与商业等领域的多方参与者。秉持前瞻性的愿景,PCI通过展览、公共对话、数字创新及能力建设项目,积极推动具有影响力的行动,并始终坚持包容性发展,赋能未来一代。
艺术与科技共创可持续未来(ATSF)计划
一、概述
(ATSF)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庆祝其2005年《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颁布20周年的活动。
二、主办方
国际电影电视和视听交流理事会(CICT-ICFT)以及创意创新平台(PCI)。
三、时间
ATSF计划的《公约》庆祝活动贯穿2025年全年,标志性活动于2025年8月25日至31日在大阪世博会举行。
四、主题
数字叙事的影响力——运用现代技术的力量进行传播和吸引受众。
五、活动内容
在大阪世博会园区“Future Life Experience&Team Expo馆”举办沉浸式展览,以影音和实物作品诠释游牧智慧。在主题周内还设有庆典日,主题为“艺术与科技共创可持续未来(ATSF)”,在世博会园区节庆活动场地举办集论坛、展览和艺术表演为一体的综合性庆典活动,包括重量级演讲、艺术与科技展演等。
该计划探索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以日常生活为出发点,以创新为驱动,聚焦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展望未来生活方式,为来自不同领域的项目、企业和品牌提供激发灵感、促进交流、展示成果、推动合作的机会,共同塑造可持续未来。
https://mp.weixin.qq.com/s/xvEcrm0LCTT9OSY7j8Gvt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