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科协传发〔2025〕8号
各设区市科协、教育局、科技局、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卫生健康委、地震局、气象局、团委,各自治区级学会(协会、研究会)、高校科协、企业科协、高校团委,各有关单位:
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推动《广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普及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实施,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普作家和社会各界参与网络科普作品创作的积极性,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自治区科协、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自治区地震局、自治区气象局、共青团广西区委定于2025年7月至12月,联合举办第三届广西网络科普作品创作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科技赋能时代科普点亮民生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自治区科协、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自治区地震局、自治区气象局、共青团广西区委
承办单位:广西科普传播中心、广西科普作家协会
协办单位:灵川县融媒体中心、桂林甘棠之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贺州北斗科普基地
三、活动时间
2025年7月—12月
四、参赛对象
科普作家、媒体编辑记者、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新媒体从业者、美术设计从业者、科普创作爱好者、高等院校学生等。
五、参赛作品类别
参赛项目包含科普作品、新媒体科普作品、科普微视频作品等三类。
(一)科普作品
参赛作品包括科普小品文、科普小说(科普童话、科普故事、科幻小说等)、科普报道、评论性文章等。作品要以文字表述为主,在具有科普特质的前提下力求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可配原创插图、图片等辅助创作。参赛作品字数不超过3000字。
(二)新媒体科普作品
参赛作品包括创意海报、插画、图解、H5等新媒体科普作品。作品要展示科学知识,阐述科学原理,介绍与科学相关的内容。要求语言文字简明扼要、要点突出、形式新颖、设计美观,有较强的传播价值。分辨率不低于72dpi。H5页面不低于5P。作品统一采用JPG格式。
(三)科普微视频作品
参赛作品为科普类短视频、动画、公益广告等,要展示科学知识,阐述科学原理,介绍与科学相关的内容。短视频可通过PC、手机、相机、DV等设备终端摄录,要求画面质量优,构图合理,字幕及配乐得当,可供后续传播使用,为MOV、MP4等格式,单个视频大小不超过200M,高清视频为宜。短视频、动画时长不超过3分钟,公益广告不超过1分钟。
六、大赛相关要求
(一)作品内容
1.参赛作品要求为2024年1月1日之后公开发布或新创作未公开发布的(曾获得广西网络科普作品创作大赛奖的除外)。要求参赛作品适合网络传播,符合网民阅读习惯。已在网络发布的,应提供网址链接。
2.参赛者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聚焦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重点领域,围绕卫生健康、公共安全、应急救援、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专业领域,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等地域特色,科技热点、科技人物等宣传报道,开展科普作品创作。
3.参赛作品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党的宣传工作方针,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围绕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有利于繁荣科普创作,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内容紧扣主题,凸显正能量,体现一定创新性、启发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不可夹杂关于商品、平台等商业宣传推广内容。鼓励采用地方特色、地方方言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呈现。
(二)原创说明
参赛作品必须为本人或者团队原创,无知识产权争议,且未参加过往届网络科普作品创作大赛。若参赛作品有侵权、抄袭行为,由参赛者自行承担全部责任。科普微视频主创人员原则上每件不超过5人,超过5人的按“集体”申报,其他三类作品主创人员原则上每件不超过3人,超过3人的按“集体”申报。
(三)版权归属
参赛作品的著作权归原创者所有,主办、承办单位可将其用于非营利性公益活动,并拥有参赛作品的展览、出版、宣传、收藏等,以及用于电视、网络、平面或广播媒体等展示的权利,不另付稿酬。
(四)参赛方式
1.参赛者可登录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网、南方科技网,或关注“广西科协”“大众科普”“广西科普作家协会”微信公众号,了解大赛最新动态,并于2025年10月20日18:00前,在大赛报名平台(微信小程序:广西科学传播云平台,网站:https://5ismw3w6.mh.chaoxing.com/page/1871550/show,微信公众号:网络科普作品)上按要求提交相关作品资料。作品附件备注格式为:作品名称+参评项目+主创人员(或单位)。参赛作品数量不限,如有多个参赛作品请自行排序。
广西科学传播云平台
广西科学传播云平台电脑端
网络科普作品
2.大赛不收取任何参赛费用,最终以报名平台报名信息为准,没有通过报名平台报名的,报名无效。如果参赛作品不符合要求,主办单位有权单方删除参赛作品。本次大赛最终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
七、大赛流程安排
(一)作品征集
7—10月,各主办单位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组织开展本次大赛活动。参赛者参照本通知要求在报名平台提交作品。
(二)作品评审
11月,主办单位邀请科技、医疗、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评选出大赛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并在各赛项一等奖中评选出金奖、银奖、铜奖各一名,金奖5000元奖金,银奖3000元奖金,铜奖2000元奖金。
(三)公布结果
12月,专家评审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统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网、广西科普作家协会微信公众号等公布获奖名单,对获奖者、获奖单位颁奖。
(四)宣传推广
大赛结束后,主办单位有选择地将参赛佳作进行数字化传播,在“大众科普”系列平台开设专题进行展播,同时鼓励优秀组织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科普教育基地等大力宣传、推广,让科普创作成果惠及公众。
扫码关注“大众科普”公众号和视频号
八、奖励措施
(一)获奖数量
大赛共三类参赛项目,原则上获奖作品数量不超过申报数量30%。
(二)奖项设置
1.大赛根据参赛作品的质量和数量,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获奖个人优先加入广西科普作家协会。
2.大赛对活动组织宣传效果好,组织动员参赛人数、参赛作品、获奖作品数量多的相关单位,授予优秀组织单位。各参赛单位可推荐1名组织者参评优秀组织工作者。大赛组委会将根据参赛单位上报的参评材料进行综合评定,颁发获奖证书。请参赛单位按要求填写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组织工作者申报表(附件1、2),并于10月20日前提交电子版和盖章扫描件至邮箱gxwlkpzpczds@163.com。
3.大赛组委会在网络展示优秀作品,由大众进行网络投票,选出最具人气奖10名,颁发获奖证书。
九、有关要求
(一)组织要求
1.各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要积极动员相关单位和组织,组织科技工作者、科普作家、科普创作爱好者、高等院校学生等踊跃参赛。
2.各单位要强化统筹,立足工作实际,紧贴工作主线,广泛调动创作、传播等多方专业力量,广泛征集优秀作品,精心组织推荐优秀科普作品。
(二)评选要求
大赛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建立严格的形式审查、综合复评、终评评审机制。
(三)宣传要求
结合主办单位自身资源优势,对大赛及相关动态进行融合宣传,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设专栏展示优秀作品。
十、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邮箱:gxwlkpzpczds@163.com
地址:广西南宁市古城路31号北楼208室
附件:
1.第三届广西网络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申报表
2.第三届广西网络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优秀组织工作者申报表
附件下载,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自治区科协
自治区教育厅
自治区科技厅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
自治区地震局
自治区气象局
共青团广西区委
2025年7月21日
来源丨广西科协网
https://mp.weixin.qq.com/s/tI2qXSI3Z_HKum-B_FP_Pg